《正说明朝十六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明朝十六帝-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怪啤A蹊P乃鞘艿轿渥诘某栊哦约菏疲猿T谖渥诿媲敖财呷说幕祷啊R淮危渥谙氲髡庞赖侥暇┫凶。ブ蓟姑幌麓铮蹊鸵鹫庞莱龉U庞乐雷约菏潜涣蹊莺Φ模艿轿渥诿媲吧晁摺A蹊胫灾适保庞榔叩靡尤蛄蹊还却笥玫热朔蚜N渥诹疃税诰坪徒猓酉督ド睢4舜危钜磺寰褪抢谜拧⒘醯拿埽嗡嫡庞莱チ蹊0嗽拢庞馈⒀钜磺灏嗍爻O追癖希渥谥镁莆坷驼庞溃蹊⒐却笥玫热私栽谧R股钍保蹊鹕砘馗U庞兰被墒欤有渲腥〕龅懒蹊淖嗾拢嗝髁蹊シǚ讣�17事,指出安化王造反皆因刘瑾,更说刘瑾有反叛之心,欲图谋不轨。武宗已有醉意,俯下身子问道:“刘瑾果真负我?”此时,周围的马永成等人也都历数刘瑾不法之事。武宗遂下定决心,当机立断派人前去刘宅,自己则紧随其后。刘瑾听见喧哗声,披青蟒衣出,随即被缚。抄没家产时,得到私刻玉玺一枚,穿宫牌五百,以及盔甲、弓箭等违禁物品,又发现他平时所用的折扇里面竟然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刘瑾被关押在菜厂,后被凌迟处死。行刑之时,许多人花钱买割下来的肉吃掉,以解心头之恨。
  刘瑾之亡,竟然是出自武宗酒后的醉话。明代宦官,权重之时百官无人可与之抗衡,然而生死存亡却在皇帝的手中。这是明代宦官专政不同于汉唐时期宦官专政的一个特点。以往朝代宦官专政,宦官势力大到可以操纵皇帝的生死,明代却从没有这种现象发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有数月、甚至数年不上朝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不理朝政,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皇帝(如武宗者)此时正是通过宦官来传达圣意,管理朝政。有野心的宦官正是利用这样的机会来狐假虎威,加强自己的权威。但是,这种权力其实是皇帝给予的,是代皇帝执行的,一旦皇帝认为情势将危及皇权时,便会采取强力措施来收回这种权力。正如刘瑾、魏忠贤势大遮天者,往往只要皇帝一句话就束手被擒,其中的道理可想而知。事实上,刘瑾事后,武宗依然宠信宦官,如张永,只是张永并不贪心,倒也相安无事。
  如果有人认为武宗在豹房、宣府穷奢极欲的时候把大权放弃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武宗虽然不入大内,但是仍时常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不愿上朝时,就通过司礼监传达自己的圣旨,命内阁执行。即使他远在宣府的时候,还是特别强调虽然大臣不许前来,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许少地送到宣府,至于武宗是否批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说,武宗虽然做出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但在权力上一点也不糊涂,对权力抓得很牢。
  武宗虽有着放荡不羁的本性,但他在内心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显赫的边功。他之所以听信江彬的鼓动游幸宣府,与这种想法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德十二年十月,正德年间铜手铳武宗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想明英宗当年率5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而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兵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便是这次战斗的直接结果。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役,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
  康陵正德十五年,南巡途中的武宗于清江浦(今江苏清江市)垂钓,不慎落水受寒,身体每况愈下。次年,武宗病死于豹房,终年31岁,葬于昌平金岭山东北的“康陵”。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无赖,所行之事多荒谬不经,为世人所诟病;同时武宗又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应州大败小王子,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亲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于艺妓。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却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的武宗。其实,明代自英宗正统朝以来,国势渐弱,如果武宗能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是完全有可能做一代明君而成为中兴之主,功垂史册,但他恣意妄为的行径却为后人所訾议。幽幽青山绿水间,康陵中静静地安息着武宗。对于他奇特的一生,后人依旧会不断地评说下去。
  朱厚照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厚照
  出生:弘治四年(1491)九月二十四日
  属相:猪
  卒年:正德十六年(1521)
  享年:31岁
  谥号:毅皇帝
  庙号:武宗
  陵寝:康陵
  父亲:朱祐樘
  母亲:张皇后
  初婚:16岁
  配偶:夏皇后
  子女:无儿无女
  继承人:朱厚璁
  最得意:应州大捷
  最失意:生母存在异闻
  最不幸:没有子嗣
  最痛心:落水染病而亡
  最擅长:玩乐
  世宗朱厚璁,在位45年。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十六帝中仅次于他的孙子神宗。45年的世宗像时间中,基本上有一半的时间他根本就不住在宫中,而是住在他专门用来炼丹、斋醮的西苑中。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政权的控制。在明代皇帝中,他的权术也许不及太祖朱元璋,荒唐不及武宗朱厚照,残忍不及成祖朱棣,可是,荒诞、自大、残忍以及喜欢玩弄权术,却交集于他的身上。他也许是最能够体会专制皇权的优越性的一个皇帝。他的堕落,非常迅速,而且彻底。他的刻薄寡恩,也算明代皇帝中很突出的一个。总之,本来他应当是在湖广安陆府一个王府中守规矩的世子和王爷,却最终因获得了皇位而被皇权扭曲成为一个怪物。似乎,一切都开始于“大礼议”——一场与他亲生父亲有关的政治争论。
  谁是我的父亲
  “大礼议”过程中文官政府的分化及士大夫们所表现出来的投机或顽固心态,使他对于一般的官员们非常轻蔑,并失去与士大夫们对话的兴趣。他所要做的,就是牢固地控制着权柄,并且永远高深莫测。孟森对于嘉靖一朝的政治,亦是用“议礼”二字概括。那么,何谓“大礼议”?大礼议的实质是表明了明朝皇权正统的转移,即帝系从孝宗、武宗一系转到世宗一系,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尊崇世宗的父亲兴献王。大臣们与世宗所争论的问题就是,新即位的世宗与已故的孝宗皇帝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应该称孝宗为伯父?还是称孝宗为父亲?如果称孝宗为父亲,那么世宗又该如何称呼他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佑杬?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事情,其实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对世宗来说,议大礼一事不仅是要争取自己的皇权杨廷和像合法性,而且也是要逐步树立自己作为皇帝的专制权威。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十四日,荒唐放诞的武宗朱厚照病逝,留下大好江山没有子嗣继承。武宗去世,政府的工作实际上已落在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的身上。杨廷和与内阁其他大学士商议迎立兴献王世子朱厚璁。由于朱厚璁在当时是宪宗皇帝孙辈中年龄最大的,其父兴献王朱佑杬跟孝宗是兄弟,按照伦序继承的原则,他的继位得到了所有大臣们的同意。次日,太监谷大用、驸马都督崔元、内阁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礼部尚书毛澄等人出发赶赴安陆,迎接朱厚璁前来即位。谁也不会想到,迎来的15岁的朱厚璁竟是如此难以对付。从正德十六年(1521)始至嘉靖三年(1524),朱厚璁依靠一部分臣工们的支持,在议礼问题上与大部分朝臣对立了整整4年,而在这一过程中,朱厚璁一步步走向强硬和专制。杨廷和更没有想到的是,由他起草的一份遗诏,竟然一开始就成为朱厚璁迫使他改变立场的利器。遗诏中用武宗的语气说:“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遗诏中最关键的是最后四字“嗣皇帝位”。所以,当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璁到达北京城外的时候,进城的礼仪就成为第一个问题。礼部员外郎杨应奎、郎中俞才拟定的仪注,是照准皇太子即位之礼的,即由东安门入,宿文华殿。朱厚璁看过之后,就对身边的兴献王府长史袁宗皋说:“遗诏是让我来做皇帝的,不是皇子。”在当时,朱厚璁所能真正依靠的亲信,大概也就是年老的袁宗皋。后来,袁宗皋以从龙之功任内阁大学士,由一个正五品的官员升至一品大臣。但在当时,朱厚璁无疑是以一人之力对抗当时的文官政府。杨廷和请求按既定的皇太子礼仪行事,无奈朱厚璁以遗为依据,就是不同意。最后,张太后命杨廷和等人先实施“劝进”这样一个程序,等于在形式确认朱厚璁为皇帝,然后再按皇帝的仪式让朱厚璁入京。朱厚璁当即受笺,也不再像以往的即位程序那样辞让再三,而是立即受笺,由大明门入,朝见太后、武宗皇后,御奉天殿,即皇帝位。后来的人说,这件事说明朱厚璁的心中“早有定见”——即“继统不继嗣”。对于一个15岁的少年来说,有这样的主见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袁宗皋说:“殿下聪明仁孝,天实启之。”但是,我们看来,这也许说明朱厚璁在王府时受过良好的教育。朱厚璁的父亲朱厚璁据说“嗜诗书,绝珍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