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景观据说是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而造成的,要六十年才能出现一次,也便就有了民谣中所唱的“日月斗光六十年”。相传在清朝道光年间某一年一个正值秋分,又恰逢中秋之日出现过。相交之后,日落月升,交辉奇景逐步消失。
当然了,又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昆明是亚洲的地理中心,以昆明为圆心划圆,即可囊括亚洲,经纬交叉之处也是昆明。无疑,种种这些说法都为春城昆明平添了许多神秘而亮丽的色彩。
如今昆明金马碧鸡二坊所在的道路命名为金碧路,而如今金碧路车流如水,金碧广场则人潮匆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知道如果不写西山滇池,一定妄写昆明了。
正好这段时间第四届“十大名楼论坛”在昆明大观楼举行,于是心里一直念叨要将大观楼、西山、滇池,齐聚写了进来。
大观楼,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中国十大名楼之一,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齐名。自古骚人墨客登楼远眺,酬唱应和,壮怀激烈间,便写下千古绝唱不朽诗文。在滇池北岸大观楼,也有这样一幅气势豪迈的180字自古第一长联,正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所写: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募灵仪,北走婉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土,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五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竭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相信这幅长联无数人已经读的通透。
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形似弦月。关于滇池的名字有很多种解释,我不是史学家无从考起,但个人觉得滇池的“滇”与云南简称“滇”总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又或许如他们所说与“巅”有关。在孙氏笔下的滇池,大观楼上登临远眺西山滇池,山环水抱,天光云影,绿波荡漾,惊涛拍岸。烟波浩渺与巍峨雄壮的西山,水浮云掩在天际。
有水,必有山来抱。在滇池四周,有数峰突起。其中西山绵延起伏,雾霭蒙蒙时,影影绰绰似睡佛卧于云中,故又有“卧佛山”之称,“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这样的诗句唯妙唯悄;又似一位“睡美人”,脸、胸、腹、腿,体形横卧于滇池的万顷烟波上,水飘长发。于是美人卧波成了滇池扬名的一处风景。
西山“睡美人”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在碧鸡山脚下龙门村,住着一对很恩爱的夫妇。有一天天气晴朗,丈夫出海为妻子打海菜,他走出海好远,但没发现有海菜,于是他又往深海走去,但这时天空骤然大怒狂风暴雨,从此他就再也没有回来。于是他妻子每天站在海边哭泣着,每天期盼丈夫归来。终于有一天她倒下了。她的眼泪汇成了今天的滇池,她美丽的躯体化成了今天的西山。
这样的传说赋予了西山更加美的色彩。但尽管如此,西山并不显得小家碧玉。明代杨慎《云南山川志》中曾这样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
“千崖万壑争雄秀,却无一处自平庸。”千步崖、吕祖殿、凌霄阁、七圣殿,山上梵宇林立,穿石壁可到达龙门。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鸟瞰,滇池尽收眼底。
龙门石窟,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石窟的石室里,供奉着道教尊为主宰文章之神……文曲星,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昌帝君,主宰伏魔降妖的武功之神……关帝君。
临高俯视,下临深渊,而削壁千仞,让人惊险不已。“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立于西山看滇池,或泛舟仰西山,融为一体。
是啊,我曾经无数次的想像当时滇池“香波暖泛云津,渔栧樵歌曲水滨”的美丽如画。然而,这样的盛景在什么时候退却了?崔颢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引到这里,道出了现在滇池现状堪忧的无奈。
现在的滇池污染胜似严重,虽然滇池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和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之首,而且治理滇池的措施,保护母亲湖的活动一直在进行,但无奈的是那一江的腥味依旧浓郁刺鼻。
什么时候才能在西山登临远眺,那真正的一江碧波万顷?!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阔无边。”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味蕾春城同斑彩
(四)味蕾春城同斑彩
看题目也许你已经猜到我要写的是昆明的小吃了,是的,今天我要写的是吃转在昆明。记得多年前我看过作家汪曾祺笔下的《职业》,记忆深刻的是回荡在里巷小贩吆喝声悠长悠长。再后接触他的作品多了,才发现原来他也钟情于昆明的美食,写过很多关于味蕾中的昆明。
昆明,有一本杂志称其体验之都,的的确确,在这里,滇味与外来美食交汇碰撞,足让所有在昆明的人饱享口福了一把。以至于如今春城可真算是一个美食的天堂。
在昆明有这样一条小巷,不过百米;名气却很大。多年前,沈从文、冰心、李公朴,一代文豪,曾经就坐在这条小巷的某个小茶馆里,谈笑风生。这条小巷就是文化巷。当年的茶馆,早已不见了踪影。如今是各色各样的小吃店汇成了一条小吃街,像这样的小巷在昆明还有很多,悠长悠长的吆喝声,仿佛响彻了整座春城。
可以说一条小吃街,就是一座美食城。
昆明市中心有一条这样热闹的街,已然是一座美食城,将云南的风味小吃囊括。它就是南强街和祥云美食城。这片区如今是人潮涌挤,滇味小吃在这里可以寻觅到痕迹。
小吃一:【米线系列】
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不会陌生“过桥米线”这个名词,来过昆明的人一定吃过过桥米线,不然就妄来昆明了。
过桥米线,已经成为了昆明小吃的一张赫然的名片被人知晓。
关于过桥米线还有这样一说。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潜心攻读,他的妻子每日备好饭菜送给他。这位杨秀才读书刻苦,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也日见不支。妻子看见后焦虑心疼,于是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等她再去收碗筷时发现饭菜原封未动,秀才还在如痴如呆看书。妻子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然而当她揭开盖子发现还是热的,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上陶土器皿不易散热,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于是妻子就用此方法保温,再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人都效仿她的这种方法,因为从杨秀才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往往是将生猪肉或鱼等削为薄片,放到一个盘里,另外用一小碟装些豆腐皮、韭菜、酱油、薄荷等作料,吃的时候先将鱼肉薄片,放进沸汤内,然后加入各种作料,最后把煮热的滑米线放进去,就可以享用一碗热腾腾的过桥米线了。
现在在昆明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见过桥米线的招牌字眼,但有这样一家过桥米线店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把米线当作快餐来买,那就是桥香园。1988年,江氏兄弟创办了桥香园过桥米线连锁店,目前已在昆明拥有9家连锁店。
当然了,还有其他的米线,如鸡丝米线、火腿米线、焖鸡米线、鳝鱼米线、炸酱米线,什锦凉米线等等,但还值得一提的是罐罐米线。昆明最著名的罐罐米线是云平罐罐米线。
用云腿烹制做汤料在一个小土罐里加入粉条或臭豆腐等材料,放入香菜、薄荷、酸腌菜、豆瓣酱等作料,用小火煮,关火前加入一大勺香喷喷的肉帽,一坛香喷喷的罐罐米线就在你眼前了,馋人啊。
现在有很多罐罐小吃了,如罐罐脑花、罐罐牛肉、罐罐臭豆腐、罐罐血旺、罐罐洋芋、罐罐海带、罐罐藕,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小吃二:【饵块系列】
饵块在大街小巷都可以吃到哦,饵块可以烧着吃,做法是一个火盆上放张铁丝网,下面是红红的栗炭火。铁丝上面一块块白色的圆薄饼,饵块一会儿就烤熟了,再在烤熟的饵块上面放上洋芋腌菜等佐料,还未吃就已闻到它的香。
当然了,饵块还可以炒着吃呢,昆明的炒饵块叫做“大救驾”,这名字很有趣吧?据说它的来源是当年救了明朝的一位逃亡皇帝。昆明光华街那家的皇品大救驾不错,经常路过的时候就去吃。
小吃三【汽锅鸡系列】
汪曾祺曾说过“中国人很会吃鸡,广东的盐鸡,四川的怪味鸡,常熟的叫花鸡,山东的炸八块,湖南的东安鸡,德州的扒鸡,如果全国各种做法的鸡来次大奖赛,哪种鸡该拿金牌?我以为应该是昆明的汽锅鸡”。他说过桥米线和汽锅鸡堪称是昆明吃食的代表作。
是的,这话一点也不假,三七汽锅鸡是很有名的了。
原汁原味汽锅鸡的做法是将三七细根用清水浸泡再洗净,装入已洗净的鸡腹内,然后将鸡块置于汽锅内,配上佐料,放在一只盛有四五公斤水的砂锅上,再将两锅接触处密封,用旺火上炖三四个小时,直到鸡肉已经蒸熟,肉骨分离。汽锅鸡的鲜香飘出,立马扑鼻引起浓浓食欲。
小吃四【烧烤系列】
在昆明烧烤已经是渐渐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了。每当夜幕降临,烧烤摊前的浓烟蔓延,弥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