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类起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新的生命不是从简单生命开始而是从生命现象开始。从生命现象开始,也就是从非生命开始。这话听起来别扭:生命怎么能从非生命开始?可是,如果生命不是从非生命开始又能从哪里开始?对了,生命一定是从非生命开始,在非生命和生命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叫作生命现象。经过了这一番思考,我们知道了,新的生命从非生命开始,而且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关于生命的起源,受到了不知多少人的关注。有人曾作过实验:在实验室里,模拟生命条件,果然出现了生命现象。上面是实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不是也存在生命现象呢?既然生命条件的温度存在着,推理的想,生命现象也是存在,而且是广泛大量的存在着。今天的科学认识将一切的简单生命归为微生物一类。就是说,微生物这一个群类里包括了生命现象。如果我们细心一些也不难看到生命现象。

  我们知道,非生命不能遗传,只有生命才能遗传。简单生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遗传,复杂生命以性受精的方式遗传。因此,遗传是生命的重要特征。在微生物这一个大类中,有一些微生物并不是从遗传发生出来。这是一些自然发生的,但是又有生命特征的现象。这一类的微生物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我们不妨叫作生命现象。生命现象对于我们探索生命起源非常重要。

  下面举几个常识范围的例子:

  例如,在动物也包括人的肠道生存有微生物。肠道微生物是生命。可是肠道微生物如果不是自然发生的话,它是怎么进到肠道里?通过口腔进入的?通过消化液进入的?肠道微生物的生命很脆弱,因此,从上面的两个渠道进入肠道都不可能。我们知道,初生的婴儿没有肠道微生物。由此,我们就不能不想到肠道微生物在后天发生。就是说,它是由肠道中的氨基酸碎片组合起来。非生命的氨基酸碎片在肠道这个适宜的环境里发生出来生命的微生物,完成了生命现象的过程。

  又例如,在湿润的条件下有机物质发霉了。发霉的有机物有霉素产生出来:青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细菌吸收了霉素,就被霉素杀死了。这实际上是生命现象的过程。

  从非生命到生命现象到生命,新的生命这样发生。

  进化

  新的生命产生出来。新的生命叫作简单生命。简单生命和复杂生命是怎样的关系呢?

  鸡生蛋,蛋孵鸡。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这个问题却难倒了学问大师。说先有###,蛋从哪儿来?说先有蛋吧,鸡又从哪儿来?鸡和蛋循环以致无穷。

  当真这样吗?

  家鸡从野生鸡驯化出来。那么野生鸡从哪儿来?野生鸡属于鸟类。鸟类的祖先是爬行动物类。鸟儿卵生,爬行动物也是卵生。鸟类从爬行类进化出来。野生鸡的祖先也是一种爬行动物。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实际上是个进化的问题。当我们有了进化论的认识,再来回答时,问题就这么简单。

  从宇宙物质的讨论发现,物质世界高度统一,生命与自然界完美的和谐。世界的统一性和和谐性被古人注意到:好像有一个宇宙的主宰。宇宙的主宰对世界做了精密的安排。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苦苦思索。在人与世界(生存环境)的关系上,创造出来了,这个主宰叫作神。对神的创造,就我们中华人讲,开始于距今6千年。更早的时期古人达不到神崇拜的高度。神崇拜延续了6千年。直到公元第19世纪,对于世界的主宰有了新说。这个新说就是进化论。人类的认识出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从生物学领域找到了“宇宙的主宰”。这个主宰宇宙的神叫作“适应”。关于适应的认识由达尔文总结出来。适应的认识超出了生物学的意义。

  1858年,这一年是鸦片战争后的第19个年头,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打得难分难解。这一年在英国出了一本书,这本书叫作“物种起源”。书的作者是达尔文。书中以自然选择为中心论点,论述了生物的发展规律,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的学说后人称作“进化论”。

  进化论认为,各种生物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少数类型到多数类型,逐渐变化,发展而成。

  自然选择是说,生物在自然界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体在生存环境影响下发生变异,对生存有利的变异积累加强,不利的变异逐渐被淘汰。结果,形成了有高度适应性的多种多样的生物。

  进化论的又一个观点是生存竞争。生存竞争也就是种与种之间的关系。达尔文说:

  “我应用生存斗争这个名词是广义的,比喻的,包括有生物的相互依赖性。而更重要的是包含不仅有生物的个体生存,并且也有繁殖其类的意义在内。”    

  达尔文的学说回答了生命与生存条件的关系,回答了生命之间的关系。达尔文的学说大体这样。

  动物进化

  最初的陆地动物叫作昆虫类。昆虫类在距今6亿年陆地露出水面时开始出现。昆虫类是第1批从海洋爬上陆地的动物。6亿年间,昆虫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特征延续下来:昆虫类没有内骨骼。

  距今4亿年,海洋中一种叫作总鳍鱼的动物爬上陆地。总鳍鱼有内骨骼。爬上陆地的动物由两栖进化到在陆地产卵。陆地的爬行动物时代开始了。

  距今2亿年,爬行动物达到了繁盛时期。距今6千万年,以恐龙灭绝为标志,爬行动物时代结束。

  哺乳动物起源于距今1亿5千万年。现代的哺乳动物开始于距今5百万年到2百万年。起源人类的动物和灵长类开始于6千万年以前。

  在今天,动物时代结束了,人类成为了地球生命的主宰开始了人类时代。

  从动物到人

  进化关系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生存的环境,它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变化的方面,它是被动的方面,决定的方面变化了,被动的方面也发生变化。

  事实上,决定的方面永远在变化。我们知道,地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变化,地壳形成了以后,地貌的变化并没有停止,板块还在漂移,气候也在变化。人类的进化完成了,社会对地表的改变更甚于自然的变化。对生物(动物)来说,人类的影响比自然的影响更大。生存的环境永远在变化,生命也是永远在变化。

  我们人类从动物中进化出来,是不是适应的结果?

  如果我们人类的动物祖先仅仅停滞在自然适应的能力,它就显示不出来进化的优势,在成千万,成万万的物种中,不能成为生存的优胜者。我们人类成为优胜者还因为竞争能力。什么叫作竞争能力呢?所谓的竞争能力已经超过了对生存环境的被动的适应,显示出了对生存环境的改变(改造),这种改变也包括物种间的竞争,达到了社会的能力。这样看来,按照生物进化的顺序,动物(起源的部分除外),从适应能力提高到竞争能力,再提高到社会能力,也就是进入了“人”的阶段。

  从动物阶段到动物人阶段,到进入人类,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连续的过程必然有一个连接的纽带。我们认识进化,就是找到这条纽带。这条纽带,或者叫作(适应)能力,或者叫作(人与动物的)界限。

  既然是从动物到人,那么,人有而且动物也有的,就在动物的界限。只有人有而动物没有的才是人的界限。例如,人有牙,而动物也有牙,不管人牙与动物的牙有怎样的不同,也就不能作人与动物的界限。直立的体形也不能作人与动物的界限。我们看到,一般的动物,哺乳动物,能够用后肢支撑身体,所差是程度不同。又如袋鼠的后肢的能力是人望尘莫及的,鸟类就从未用翅膀支撑身体。从考古得到的骨骼化石知道,在恐龙中,用后肢走路的种类很普通。 

  这样说来,手的分工也不能作为人与动物的界限,例如猿的手。大象的长鼻子已经显示了手的功能。再如劳动,劳动有两种,一种是,为了生存对自然的行为。这种行为不是人独有的,松鼠和老鼠都会贮存食物。蜜蜂采蜜,蜘蛛织网不能说不是极精巧的劳动。另一种的劳动是社会的劳动。社会的劳动固然为动物所没有,可惜,社会的劳动是人类晚近的事情,在距今万年以内的社会时期。

  人的进化在无社会条件下实现,是个自然的过程,而不是社会的过程,适用于自然的法则,即进化。其它的,如智慧,思维,等等,也不能使人与动物的界限清楚。这样说来,人类没有超出动物的界限了?是的,今天的人类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

  但是,人与动物的界限是存在的。正是因为存在着界限,才能从动物中区别出人类来。那么,人类的界限在那里呢?例如,种的界限,以是否传递后代作为人与动物的一个界限。乍听起来,这个界限既庸俗又无聊。它沾污了人的神圣的尊严。可是,稍加思考,就不难同意,它是多么自然合理。那个后来进化为人类的种群,它一旦形成为一个独立的种群,它就是人类的起源。正是这个种群生育到今天的60亿人口。

  说到这里,就要明确:说人是高级动物,人类是动物的高级阶段,只是进化的意义。人类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有自己的进化过程。人类之所以为智慧生命,是因为人类经历了漫长的,不同于动物的,自己的进化过程。

  既然种可以作为人与动物的明确的界限,能不能给这个界限一个时间呢?就是说能否知道“人”这个物种的起源时间?

  在今天的考古界,人类学界,相关的学术界给予了不同的说法。

  在达尔文时代,认为人是从猿进化来的,这个说法很流行了一段时间。在今天,不再说从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