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上获得了选择恶性竞争所无法企及的丰厚回报,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了中国企业与经理人:联合胜于恶性竞争,联合也是更具智慧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谭智和框架的价值与江南春、分众等显然位居“优胜者”相比,同等重要,同样值得被记忆与传承。
中国商业历史不应该忘记框架案例,这一场没有输家的经典博弈。
框架案例曾经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采用并撰写为企业案例,还在众多国内外知名商学院中被反复解读、分析和研究,已经被很多商学院师生奉为经典。但“好东西应与更多人分享”,框架案例值得在整个中国企业界、投资界以及所有立志成就事业的人士中更为广泛的传播。正如鼎辉投资合伙人王功权所言:框架案例的价值已经超越了项目本身,它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创富故事,还蕴含着丰富的商业人文的内涵,如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等。
框架合并案的神速和完美几乎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框架案例中透出的精髓理念和价值观却是众多企业家与投资家能够借鉴学习的财富。抹去框架案例的外在浮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框架案例中的内涵与底蕴:创业的精神、联合的理念、领导力、卓越管理者的成长历程,等等。只有这些才可以也应该被借鉴与传承,才值得传播与记忆。我们应该把框架的深刻内涵更深入、更###、更立体地挖掘出来,并详实地记录下来,这是当今中国的企业界、投资界与经理人所非常需要的商业智慧。
于是,在AAMA执委会副秘书长、盛景网联培训集团首席执行官彭志强先生的倡议下,我们几位作者一拍即合,诞生了创作这本书的想法以及初步的思路。
框架案例讲术的是——框架在短短10个月内收购8家公司又被分众并购的传奇案例,贯穿始终的“联合胜于竞争”的思维主线对于塑造中国企业家与经理人的价值观颇具现实意义。以小见大,“联合”的商业观念不仅在一个企业的微观层面极为重要,放在中国产业界腾飞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亦值得大书特书。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在资源消耗上已几近尽头,低成本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所谓创新发展,需要脱离以耗费资源和牺牲效率为代价的恶性竞争,延聘全球优秀人才、采用或创新先进的技术、推广有附加价值的品牌,等等。这一切,都需要“联合”理念的引导,从而消除偏见,融合智慧,取得更大的成功。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廖理教授说:“我们如果仅仅从一本商业读物的角度看待《智弈》,那么就远远低估了这本书的意义。”“框架传奇从行业大局看,是新出现的一种行业整合动向,从实业企业看,是一种新的竞争战略,而对于众多金融投资企业来说,也是国内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详细描述了框架开创了国内企业并购行为的新模式,是类似行为在国内市场的启蒙者”。
“创业精神+创新能力+联合理念”,这是框架案例给予中国企业界以及企业界人士重要的财富。
衷心希望本书给您带来收获和启迪。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起并购案,改变行业格局(1)
越洋电话
2005年7月13日,美国东部时间8点30分,北京时间20点30分。分众传媒创始人、32岁的财富新贵江南春,站在纽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门前,仰望着那个早已为国人熟识的巨大的电子屏。再过一个小时,这位来自中国上海的年轻人即将受邀敲响纳斯达克的开市钟声。这是纳斯达克送给那些“最尊贵的”、“新上市企业领导人”的另一份厚礼。
也就在这一天,分众传媒股票(Nasdaq:FMCN)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交易,开盘价为美元,较发行价17美元高出了美元。收盘价为美元,当日涨幅接近19%。分众传媒此次IPO共发售101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融资总额达亿美元。
“分众上市之后,大把的银子怎么花?”当国内媒体以此为题纷纷进行揣摩探究时,却不知江南春早已有了更长远的战略谋划,正是这个大胆的战略谋划开启了分众传媒的新篇章。分众传媒的股价也一路飙升,成为中国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的第二大传媒集团。
8点30分,他拨响了一个打往中国北京的国际长途电话:
“是老谭吗?我是江南春。”
“你好!祝贺你啊,上市成功啦!”
“谢谢,还不错。老谭,你那边的事情进行得怎样了?”
“已经搞完了。”电话那边传来老谭沉静而稳重的回答。
“真的?那我们看看能不能深度合作?”江南春的声音里透着兴奋,似乎和那个老谭约定的合作比即将到来的敲钟仪式更令他期待。
老谭,何许人?
这个被江南春称为老谭的人就是原UT斯达康公司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原微软(中国)公司副总经理、原8848(即珠穆朗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现分众传媒CEO兼框架传媒董事长谭智。早在2000年,江南春还只是“永怡传播”的老板时,江南春就代理过谭智所领导的8848公司的广告业务。当时双方虽未谋面,但是牵手的缘分似乎已经注定。
从1999年到2005年6年间,围绕着谭智和江南春都发生了许多故事:1999年谭智离开微软,“空降”至当时如日中天的中国电子商务龙头8848任CEO。然而,很快到了2000年,全球互联网催生的市场泡沫迅速破裂,在互联网的瑟瑟寒冬中,8848上市成了泡影;2002年2月谭智担任TOM集团高级顾问;2004年11月谭智加入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框架传媒,就任董事长……2003年5月江南春则放下了小有成绩的“永怡传播”,在风险投资的强力支撑下创办分众传媒,并迅速崛起,2005年7月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上市……
现在,中国商业楼宇视频媒体的首创者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和中国公寓电梯平面媒体市场上的领导者框架传媒公司董事长谭智,两个年龄相差十几岁,却同为新媒体行业的领军人物,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的电话交谈,预示着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故事的发生呢?它将为中国的户外广告市场带来一场怎样的变局?
江南春第一次出手
江南春和谭智的那个电话后的第3个月,日历翻到2005年10月16日这一页。这一天,全国各主要财经媒体、新闻网站,以及众多国际媒体同时发布了这样一条新闻:
“中国最大的户外广告网络运营商分众传媒今天宣布,将以3960万美元现金以及价值5540万美元的普通股(每股分众传媒美国存托凭证价值美元,相当于10股普通股),收购框架传媒Framedia公司的全部股份。此外,如果Framedia公司2006年的业绩达到一定的标准,分众传媒还将再支付价值8800万美元的普通股。按照上述条款,这一交易涉及的总金额最高可达亿美元,预计将于2005年底完成。
框架传媒是国内开发中高档公寓电梯平面广告最早的运营商之一。该公司在高档住宅区的电梯和公共空间安装配置框架,并出售框架空间给广告客户。2005年框架传媒发起全国电梯平面媒体市场的整合运动,成功整合了原框架传媒、朗媒传播等9家电梯平面媒体公司,并与其他30多个主要城市形成策略联盟,媒体网络遍布全国,这使框架拥有了中国主要城市90%以上的电梯平面媒体资源,为国内外300余家知名品牌提供高质量的媒体投放服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起并购案,改变行业格局(2)
关于此次收购的意义,媒体上公开的说法是:通过这一交易,分众传媒面向广告客户提供综合媒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将得到加强,在中国户外广告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将进一步得到巩固。这一说明当然正确,却略显简单。而学术界、管理界以及更多的企业界人士对这起涉及资金高达亿美元的收购案则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和评价,其关注程度已远远超过了3个月后,金额超过3亿美元的,分众对于中国第二大楼宇电梯视频广告商—— 聚众的全资收购案。这样一起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本算不上是超级交易的案例,为什么在行业内外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
根据哈佛商学院案例中心的一份资料介绍,这起收购案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操作时间短
2005年1月,谭智携汉能投资、IDGVC及部分私人投资者进入框架传媒,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开始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行业整合。从2005年2月份开始,至同年9月份,8个月之内框架传媒一举并购了全国所有8家主要的竞争对手,从而使新的框架传媒在电梯平面媒体市场上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年10月,框架传媒以亿美元的价格整体出售给分众传媒。框架传媒从开始行业整合到整体出售只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创下了中国企业界收购整合速度的一个惊人纪录。
第二,收购金额高,且资本的增值速度快
这起收购案是分众传媒于2005年7月1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在国内的第一次大手笔收购,而且时间仅仅在分众传媒IPO 3个月后。采用现金加股权的收购方式,这起收购的协议金额高达亿美元。
随着分众传媒的股价在纳斯达克的一再攀升,一年后当这起收购案履约时,其实际金额已经高达亿美元。而框架传媒也从2005年初的3200万元人民币估值(经独立第三方财务顾问公司评估),到同年10月份一跃以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价值出售,创造了一个资本迅速整合并急速膨胀的奇迹。
第三,该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户外广告媒体的产业竞争格局
在这起收购案发生之前,户外电视媒体的产业代表是分众传媒及聚众传媒,二者在商业楼宇内的竞争十分惨烈,这两家企业几乎平分了户外电视媒体的整个市场。而框架传媒是电梯平面媒体唯一的领跑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