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黑沉,夜空泛着点点繁星。
整个破庙一片狼籍,房屋几乎被损坏怠尽,焦灼的烟味伴着蒸发的水气,发出一股股呛人的焦味。
老人的尸体已经被抬走了,只剩下地上隐约可见的一丝残留的血迹。整个道场上几个石凳东歪西倒,只有一张石桌稳稳的立在道场的正间。
“石桌!”
老人临终前颤抖的双手还依然指着那个石桌,口里也念叨着,想必其必有道理。
带着些许疑问,谢天推了推石桌,可是那石桌纹丝不动,如今没了功夫,还真麻烦,连张小小的石桌都奈何不了,无奈,谢天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石桌依然不动。
“他妈的!”谢天一阵恼怒,蹲下身,瞧着桌底,看来石桌是被什么东西固定死了,还好,旁边都都是泥土,要都砌成水泥,还真是伤脑筋了。
谢天找了半天,才从庙里翻出一把铁锄,想这铁锄应该是老人上山采药时用的,锄柄十分短小。将石桌周围的泥土全部锹掉,果然发现石桌脚下砌着块大石头,深深地埋在了土里,谢天使出所剩的一点吃奶的力气将石桌推倒。
一个雕着花纹的精致木盒静静地躺在下面。
摸去上面一层薄薄的泥土,盒是红木做的,瞧着盒面上雕刻着龙凤,姿态优美,想必这盒也该值个不少钱,谢天心里琢磨着,借着月光,轻轻打开盒盖,盒里面放着一封信,信下面叠着两本古书。
拆开信,信上如是说
“当年关门一役,我本与萧雅不分胜负,怎奈帮叛徒廖进化阴谋叛乱,趁我不备,暗伤我,致使我不敌萧雅,被其‘阴掌’所伤,侥幸逃脱,隐居于此,怎奈‘阴掌’掺有剧毒,渗入我体内经髓,伤势无法痊愈,只能靠尾草医治,才得以苟延残喘,活至今日。
后得知本帮叛徒廖进化趁我不在,联合朋党,阴谋篡夺帮主之位,切一直派杀手暗追寻我下落,我自知终难逃此劫,故留此信,若为有缘人所得,得此盒《内家拳》谱,需好生修炼,若不愿习之,可赠于正气之人,可造福一世……”
原来那人正是竹联帮帮主廖进化,谢天摇头继续看了下去“因‘内家拳’拳术精妙,习练‘内家拳’必先习《太极拳》。我自学内家拳多年,内家拳法共一百零八式,因我天生愚钝,花其一生,只练得三十二式,后七十式甚难理解其精髓,望后人能超越我辈,让‘内家拳’更加发扬光大莫怀云亲笔书西元贰零壹玖年壹月”
“莫怀云!?”原来他就是竹联帮前任帮主莫怀云,听说此人痴迷武学,原来内家拳竟到了他的手里,现在此书又落到了自己手,谢天感叹,自己运气是不是也太好了一点,众人有所不知,这天下拳法各有讲究,而国拳术则主要分为外家和内家两种。
外家则以少林拳法最为精妙,如当年东会S眼习练的‘通背拳’,谢天所习练的‘南拳’,还有力王所使的‘重拳’也是以少林拳法为根基,外家拳法以这三种最为精道,但还有淮阳拳,咏春拳等也都属外家拳术。
外拳主要在于先发致人,拳劲十足,力道惊人,可是招式简单,常常被人有可趁之机。
而内家重于御敌之术,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向披靡,无隙可乘,故内家拳较外家拳术尤为精湛。
《内家拳》乃当年张三丰所创,百年之后流传到了陕西,由王宗带到了温州,将其拳法教授于乡人,故内家拳又流传到了温州。
嘉靖年间张松溪习得‘内家拳’真谛,又悉数教授给了众弟,其就有一人叫王思南,王思南又将‘内家拳’授于王家弟,精微之处,则只传亲,不传于外人,王家一亲戚弟叫王征南,为人聪慧,知道王思南私心,不传授内家拳精妙之道给外人,便偷偷爬上王思南家楼顶,翻开砖瓦窥探王思南习练内家拳。
怎奈王思南儿不肖,王思南病后,家境逐渐没落,几乎到了无以为济的地步。王征南得知这个消息,马上送去金银钱财,王思南深感王征南的一片心意,故将‘内家拳’不传外人之精妙皆传于王征南。
王征南为人善良机警,得到‘内家拳’真传之后,非遇到困境,绝不外露。常以拳法救济百姓,故传闻曾以“单丁杀贼百余”之奇闻。
不知何时‘内家拳’辗转传到了台湾,又落到了莫怀云之手。‘内家拳’乃是天下二十四路拳法偏重于技巧和内心修为的一种拳法,当属众多拳法最难学的一种,连莫怀云这种大师级的人物修炼一生也才练得三十二式,可想而知,一般人练个一招半式需要花费多少年的光阴。
借着地道昏暗的灯光,谢天缓缓翻开第一本书,乃《太极拳》谱:“人之作用,有动必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即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此太极拳之实要。学内家拳术之不二法门也……”
第一百三十章
原来内家拳需以太极拳为基础,自己到还是第一次听说,谢天虽然没练过太极拳,但看其身法以及招式也能感觉得到太极其精妙之处,不过太极拳不适用于格斗,到很适合修身,没想到,张三丰创出太极拳,是为习练内家拳而作,谢天感叹,张三丰果然不简单。
翻开第二本书,则为《内家拳》谱,内有一百单八张小人图,每幅图的小人都持有一种特有的招式,前三十二招上皆有详细备注,想必是老人这几年修炼之心得,瞧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相信老人已经将他们研究得十分透彻。
谢天照着老人说的,将太极拳从头到尾打了数遍,每一遍练习都甚感其精妙,原来太极之含有如此精妙的拳术,实在让谢天吃惊不小,太极拳和自己修炼的‘南拳’完全不同,‘南拳’属外拳,注重拳法的力道与速度,所以十年来,谢天苦练力度与速度,而习练太极拳时则屏弃了速度和力道,讲究合天地之气,以御万斤之力。
翻开《内家拳》第一页,小字上所是所书:抬虚气,挑二脉,小俯仰,大俯仰,审势牢记二桥,明动静,知有无,知进退。步要稳,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弓而曲膝,隐而不发,侧羽虚环,撩而击之……
瞧着这些注解,没有一定的古基础,恐怕连理解都有困难,更不用说要运用到拳术上,谢天早年就精读二十四路拳法,知道许多拳法都出自古人之手,只有懂古,方能真正领悟其的真谛,从而习练出更高境界的拳术。
黑夜下,破落的妈祖庙内静的可怕,犹如孤魂野鬼栖身之所。
从外面看,俨然看不出地道内竟然有一丝微亮,一直亮到天明。
天边渐渐泛出红日,谢天一夜未眠,兴奋的他一直修炼着拳法,由于老人的注解,加上自己天生的睿智,一个晚上,就已经练到了第式,想想如果是一般人,这式少说也得练个七、八年。
谢天感叹,这内家拳确实精道,每招每式看似平淡无奇,运用起来却内涵天地之气,人鬼之术,不愧为二十四路拳法之宝典拳术,可惜数百年来,未能有人将内家拳一百零八式全部参透,莫怀云苦修几十年,也只领悟了三十二式,而自己一个晚上就已经习得式,兴奋之感油然而生。
谢天出了地道,寻着老人之前的地洞的入口,相信老人应该就在那里每日研习拳法,寻着大致的位置,谢天在墙壁上摸索着,可怎么也找不到入口的机关,正当自己打算放弃时,忽然瞟见庙堂上的妈祖像一只耳朵好象有道裂缝,抱着一试的心态,谢天跳上庙台,轻轻扭动了一下妈祖像的耳朵,果然,那耳朵可以活动,而且在谢天扭动那耳朵之后,墙壁上缓缓开出一道石门。
石门后是一个不到五平方的一个石洞,洞内十分简陋,只有一张草席和一个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的麻袋,打开一看,竟是干果。洞顶还有滴水声,谢天寻声瞧去,才发现角落里有个小水潭。
不管那么多,这里的环境已经比地道好上数倍。
谢天足不出户,每日修炼二十二个小时,仅两个小时睡觉。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谢天只知道自己练完第三十二式,正琢磨第三十三式的时候,异常困惑,照图修炼,也不得要领,百思不得其解,心想这招肯定有何玄妙,否则为什么老人也只琢磨到第三十二招呢,无奈,谢天缓缓收气。
收气之时,令谢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自己的丹田之气又重新回来了,原来气并未被‘大尸老’打散,最近几日练功,气又缓缓聚集到了一起。
讲到‘丹田之气’,不得不讲一下,天下拳法人人可以练习,但练拳法需先练气,气为何物?气乃催动招数之动力,藏于丹田之内,气纯,则招数快,气强,则招数狠,此气不同于一般武侠小说里的内力,没有什么内功心法,也不可以传授,习练武功时自然而生,但是气可以自我调配,自我移位,甚至浓缩,提炼,使之变得更纯,更强。根据不同的拳法,气或可以成为尖锐的利韧,或可以成为坚硬的盾牌,但所以天下习武者,体内气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不知为何,谢天觉得自己的气好象有点杂,以前可能还没有这种感觉,习练‘南拳’时义父就告知自己,气不要练得太纯、要注重速度与强度的完美搭配,所以习练‘南拳’,气需要浑厚一点,只是现在练了这内家拳,内家拳注重以合天地之气御敌,对气的纯度要求特别高,气杂不易与天地之气结合,招式容易脱节,甚至影响整体的连贯性,于是谢天又试图运气,缓缓地觉得自己的脑门发烫,蒸汽从头顶冒出,许久,才感觉气血畅通,精神也好了很多。
这几天一直以干果充饥,干果虽然能充饥,但是味道平淡,吃了几天,实在不怎么好吃,谢天走出山洞,洗了个澡,找了一套老人身前穿过的白褂,将就着穿上,一穿还挺合身,便进入地道,向外走去。
此时已夕阳西沉,暮色渐浓,谢天虽步伐缓慢,但不难看出,脚步轻盈,踮地即起,仿佛整个人都飘浮着,径直向小巷走去。
找了半天,谢天发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