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 第1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简单,安军战力弱,川军集中兵力去打,可以速胜,消灭完安军之后,完全有时间再调转回头,去消灭另一边的玉军。

听完薛荣的计划,庞夏也觉得有理,连声附和。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最终决定,分出二十万的川军去往被安军攻占的丰阳,夺城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把二十万的安军全歼在丰城之内。

薛荣指派副帅何如水为主将,统帅二十万的兵马,即刻向丰阳进军。现在,川桓联军采用分兵战术,就等于是放弃了强攻风营的计划,风军也终于把最艰难的一段时期挺了过去。

川军的动向瞒不过天眼和地网的探子,情报接连不断地传回到风营。得知这个消息,梁启和子缨大喜过望,可以说川军的动态,完全是在他二人的预测之中。

但唐寅可高兴不起来,川军采用分兵作战,自己这边的燃眉之急是解了,可安军怎么办?二十万的安军能抵挡得住二十万的川军吗?

梁启和子缨劝唐寅不必为此担心,白晴就她的过人之处,只要给她点信心和指望,相信安军死守丰阳个三五天还是不成问题的,对于己方而言,这段时间正是反击敌营的好机会。

反击敌营?唐寅听闻这话都觉得可笑,就算川军分出去二十万的兵马,可还是有十多万人和二十万的桓军留在营内,己方只十几万人,又如何反击得了敌营?

见唐寅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梁启向他解释道:“大王现在可传书玉军,要玉军放弃安阳,全体回撤,协助我军,联手强攻敌营!”

唐寅眼睛一亮,仔细想想,这倒是个好主意,玉军的战力是弱了一点,但毕竟有三十万人,与己方一同进攻敌营,的确能给敌军造成不小的压力。

他沉吟半晌,又顾虑重重地问道:“如果川军派出去的那二十万兵马突然撤回来怎么办?”

梁启眼睛精光一闪,说道:“那我们就趁机和这二十万的川军打一场面对面的正面交锋。”

唐寅点点头,不再多问,点头应道:“好!就按照你二人之计!”

且说何如水统帅的二十万川军,离开大营,南下直奔丰阳。何如水心里很清楚,这次由自己主导的丰阳之战至关重要,也是自己累积功绩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自己若是做到了率军二十万全歼敌军二十万,这是多美的名声啊,也足够自己炫耀一辈子的。

出于这样的想法,此战对于他而言,只能成功,不存在失败和打平的情况,当然,对阵安军,他心里也十分有底气,认为此战就是手到擒来的事。

第595章

以何如水为首的川军还没抵达丰阳,唐寅的传书就已送到白晴的手上。在传书中,唐寅很坦诚的交代了川军的动向,称二十万的川军正在向丰阳进发,要白晴作好应敌的准备。

看到唐寅的这份传书,白晴吓出一身的冷汗,二十万的川军奔自己来了,自己哪能抵御得住?她急忙回书于唐寅,向他求援。

很快,唐寅又再次传书,告诉白晴,她只要能率本部拖住川军三日即可,到时援军自会出现,与她里应外合,夹击川军。

白晴对唐寅的回复只能报以苦笑,别说顶住川军三天,就算顶三个时辰她都没有把握,列国当中,安军的战力是公认最弱的,川军的战力无疑又是最强的,这仗还怎么打?

可她的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向唐寅一再求援,毕竟安军也有二十万兵力,又有丰阳的城防作为倚仗,最后白晴把心一横,三天就三天吧,大不了和川军拼个鱼死网破。

她传令下去,全军巩固丰阳的城防,同时她又召集众将,拿出唐寅的传书,让众人传阅。

安将们看罢,一个个脸色都吓白了,只靠己方的一己之力要顶住二十万的川军三天,那不是天方夜谭嘛!安将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最后人们达成共识,此战能打则打,不能打,就随时准备弃城逃跑。

对于麾下众将的信心不足、斗志全无,白晴也无话可说,就连她这位全军统帅亦是毫无信心,甚至她也认为己方顶住川军三天是不可能的事。

长话短说,数日后,二十万的川军浩浩荡荡的抵达丰阳。不过,随着川军的到来,安军方面欲弃城逃跑的打算也彻底化为泡影。

二十万的川军是环城扎寨,以连营的方式把丰阳城给围了起来,显然,川军根本就打算没给城内安军逃跑的机会,看架势,明显要全歼二十万的安军。

在正常情况下,双方兵力相当的时候,一方选择环城扎寨是近乎于白痴的做法,兵力如此分散,很容易送给对手各个击破的机会,但是,对阵安军,川军的信心太足了,不怕安军主动来攻,就算安军龟缩在城内不出来。

何如水选择环城扎寨的做法,并非他托大,而是他压根就没看得起安军,当然,在安军身上也没什么可让人看得起的地方。

随着川军环城扎寨,丰阳城内的安军将士们皆有大难临头之感,平时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跑路,现在丰阳的四面八方都是川军,他们已无路可跑,此时对安军而言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死战到底,要么全军投降。

白晴的性格里是有安军传统的懦弱那一面,但她同时也是安国的老牌贵族,骨子里流淌着贵族的高傲和尊严,让她去投降,她宁愿选择去死,所以对于她来说,此战已再无别的选择,只有破釜沉舟的拼死一搏了。

可是白晴也很清楚,军中现已蔓延开投降的情绪,想要顶住川军三天,等到援军的到来,就得先让将士们彻底打消投降的念头。这要如何来做呢?

为此,白晴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经过好一番琢磨,她终于想出一条计谋。当天晚上,她找来麾下一位名叫高武的部将,让他率领三千敢死队,打着投降的旗号,于深夜靠近川营,在川军接降的时候,突然发难,搅乱川军的营防,然后她自己再趁机率领全军将士,出城突杀过去,趁川军立足不稳,先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高武接令,回去准备,等到半夜三更的时候,他按照白晴的交代,带领着三千死士,一个个在胳膊上系着白色的带着,打着白色的旗子,悄悄出了丰阳,直奔对面的川营而去。

对于这些深夜出城前来投降的安军,川军方面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这就是安军遇到强敌时的一贯作风。听说前来投降的安军数量还不少,何如水十分重视,亲自出来接降。

结果这批安军死士刚被放进川营之内,便纷纷把暗中偷藏的武器亮了出来,将周围毫无防备的川军杀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川军至少有数百人死伤在安军的偷袭之下。

就在附近的何如水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剿杀这批安军,一个不留。回过神来的川军动作迅猛,调兵遣将,只眨眼工夫就把以高武为首的这三千安军死士团团围住。

接下来,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白刃战。安军死士也着实勇猛,个个都有不怕死的劲头,和川军短兵交接起来并不落下风。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仅仅只有三千人,哪里是数万的川军对手?随着战斗的持续,三千安军死士一个接着一个的被砍倒在地。

双方的战斗打了接近一个时辰,可直到死,高武以及安军死士们也没把白晴和己方的主力大军等来。最终,高武和三千的安军敢死队寡不敌众,被数万人的川军全歼,无一幸存。

余怒未消的何如水还不依不饶的令人把安军将士的头颅全部砍下来,挂于己方的寨墙之上,让对面城内的安军都看清楚,这就是对己方使诈的下场,这就是诈降者的前车之鉴。

等到天色大亮,丰阳城内的守军们看到了对面川营寨墙上挂着长长一排的血淋淋的人头,人们不明白怎么回事,马上跑回城中,向白晴报信。

高武和三千敢死队的阵亡,本就是白晴故意设计的,虽说是在意料之中,但她仍感觉很是痛心。

经过她一番装模作样的‘调查’,最终确认,被川军残忍杀害的那些人正是己方昨晚偷偷出城投降的将士,由此可见,向川军投降就是死路一条,川军根本就没想给己方活路。

消息很快在安军当中散播开来,可以说由上到下的安军将士皆是如丧考妣,跑,业已无路可跑,降,川军方面还不接降,这可如何是好?

白晴以一名部将加上三千死士为代价,成功打消了安军将士们的投降心理,不管人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接下来,他们只能拼死一战,再无它路。

正如梁启和子缨说的那样,白晴身为一女子,能做到一军统帅的位置上,必有她的过人之处,只不过是没有被*到份上。

现在白晴已再无退路,确实表现出一名优秀统帅的果断与决绝,牺牲一小部分,挽回绝大部分,看似残忍,却行之有效。

川军休整了一天,翌日,正式对丰阳发动强攻。川军的进攻是由四面八方展开,没有哪一边是主攻、哪一天是次攻之分,看其势头,就是要全面攻陷丰阳。

被*上绝路的安军拼死抵抗。对阵最强的川军,安军将士们是害怕,是底气不足,但却无人后退,更无人临阵脱逃,因为此时人们心里都明白,拼死抵抗大不了就是一死,可若是让敌人破城,自己最终还是会死,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多杀几个敌人做垫背的。

在这种心理的促使之下,安军表现得异常顽强,作战勇猛,抵死不退缩半步。

就和梁启、子缨认为的一样,安军将士一旦具备了破釜沉舟的斗志,即便是川军想打败他们也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安军的军备太精良了,将士们站在城墙上,由下面射上来的箭矢除非是命中他们身上的薄弱处,否认根本伤不到他们,反观他们的还击,却能给城下的川军造成巨大的杀伤。

本以为会是一场十拿十稳的轻松之战,但川军强攻了一上午,硬是未能攻上城头半步,反而还自身伤亡惨重。

等到中午时,进攻的川军开始逐步退去,接下来,轮到重型抛石机上阵,对丰阳的城防展开狂轰乱砸。

抛石机的打击足足进行了半个时辰,退下去的川军又重新上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