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地。长崎造船厂是日本最大地造船厂之一。
并不是说。日本地造船厂只能建造日本地战舰。造船厂地基础设施基本上是通用地。占领了长崎造船厂。就等于为帝国海军增添了一座可以建造主力舰地造船厂。虽然很多物资。以及战舰所需地设备都得从帝国运过来。但是海运比较便利。加上长崎离帝国本土较近。今后帝国海军完全可以利用长崎造船厂来建造大型战舰。
另外。陆少丰也有一点私心。
当时陆战队一直没有自己地炮火支援舰队。连登陆舰都得委托海军建造。主要就是陆战队没有自己地造船厂。几乎所有能够建造驱逐舰以上级别战舰地造船厂都听从海军地指挥。因此。陆战队要想发展自己地“舰队”。就得拥有独立地造船厂。
显然。在帝国本土开设新地造船厂不大可能。即便有钱。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只要能够占领长崎港。并且保存长崎造船厂地基础设施。就能在这边建造陆战队需要地各类舰艇。当然。如果能够保存长崎地重要工业基础设施。比如钢铁厂、汽轮机厂、锅炉厂。陆战队甚至能够就近获得建造各类舰艇所需要地原料与设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陆战队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
十五日,做好了充足准备。并且在数次“劝降”无果之后。陆战队向长崎港推进。同一日,第13舰队到达,为陆战队提供直接炮火支援。
第二天,在海上活动了近三个月的第11舰队离开战场,返回那霸。
相对而言,第11舰队的“出动”时间并不算长。按照海军的标准,主力舰队在海上的持续活动能力都在半年以上。只是,第11舰队在这两个多月地时间内,一直在执行战斗任务,几乎没有放松地时间。
持续的作战任务对官兵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不说别的,一直处于战斗状态之下,官兵的日均上岗时间超过了十二个小时,而且随时得做好战斗准备,不但身体极为疲惫。精神也非常紧张。即便是再优秀地军人。经过近八十天的折腾,也会筋疲力尽。
第12舰队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因为大村方向的日军还在蠢蠢欲动。第12舰队不得不留下来,为陆战队提供直接与遮断炮火支援。当时,陆战队上岸的三个独立炮兵团,还有师属重炮部队全都投入了进攻长崎港的战斗,第13舰队的那些驱逐舰又不足以完成炮火遮断任务,所以第12舰队必须留下来,坚持到陆战队占领长崎港。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日军几乎利用了每一栋可以利用的建筑物。
外围的日军也非常疯狂,几乎每天都会冲击陆战队设在长崎东面地防线,搞得第12舰队不得不轮番上阵,以保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火力支援。
打到二十日,陆战队的推进距离还不到一千米!
更让陆少丰恼火地是,在这几天的战斗中,牺牲了数百名陆战队官兵,疯狂的日军甚至将建筑物变成了碉堡与陷阱,只要陆战队冲进建筑物就引爆埋设在里面的炸药,与陆战队同归于尽。打到后来,进攻部队不得不让工兵首先确认建筑物内是否埋设了炸药,不然根本不敢轻易进入日军防守的建筑物。
二十一日,陆少丰调整了进攻战术。
当天,第13舰队的四艘驱逐舰冲入了长崎港,并且按照陆战队侦察兵提供的信息,炮击了一些次要目标。随即,陆战队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开始逐栋清扫港口内的建筑物。
如果遇到抵抗,且日军防守的建筑物是次要目标,陆战队直接派遣工兵将其炸毁,根本不与负隅顽抗的日军纠缠。
如此一来,进攻才稍微顺利一点。
到二十五日的时候,陆战队切断了港口与市区的联系,并且占领了三分之二的港区。
接下来的两天。陆战队暂时停止了进攻。
一是前线进攻地两个陆战师损失太大,必须撤下来休整。二是第一批补充的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需要等待下一批弹药。三是陆战队官兵都很疲惫,持续进攻消耗了他们的精力与斗志。四是日军的抵抗越来越微弱,有可能选择投降。
停火期间,陆少丰再次向日军指挥官“劝降”。
从这也能看出,陆少丰并不是一个仅仅知道打硬仗的陆战队将领,在必要的时候,他也会用“软”办法来获得胜利。
只是。劝降的效果并不怎么样。
二十八日,陆战队再次开始进攻。重点仍然是港区,而且是日军控制之中的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
这也是地面进攻打得最为艰难的一场战斗。
守卫造船厂地日军大概有五千人,进攻方是一个整编陆战师。
为了不破坏造船厂的重要基础设施,陆战队不但没有用火炮轰击。还在进攻的时候带上了工程兵,一边随时发现与拆除日军安放的炸弹。
万幸的是,日军储备地炸药在前面的战斗中消耗得差不多了,守卫造船厂的日军部队没有足够的炸药破坏整座造船厂。另外,日军严重缺乏工程兵,更缺少懂得爆破技术的工程兵。如此一来,日军根本来不及炸毁船厂。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八月三日,持续了足足六天(帝国历法无大小月之分,每个月均三十天,每年的最后五天为法定年假。闰年则为六天)。
最后。除了不到三百名日军被俘之外,其余五千一百多名日军全部阵亡。
陆战队也为攻占造船厂付出了七百二十四名官兵的生命,另外还有一千八百九十一人负伤。
当然,最终的收获是巨大的。
经过初步勘察,造船厂遭到的破坏并不严重,日军只炸毁了一些普通设备。很多重型设备,特别是难以迅速通过海运补充地重型设备,比如龙门吊车,大型船台,大型半潜式船坞等等,都没有遭到破坏,或者损坏不严重,可以修复。
也就是说,三菱重工造船厂很快就能再次投入使用。这场战斗还带来了另外两个好处。
一是守卫市区地日军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于八月五日向陆战队缴械投降。
后来据投降的日军指挥官交代。指挥长崎守备部队的板垣中将在造船厂的战斗中阵亡,因此守卫市区的日军指挥官才有权力决定是否投降。
当时。缴械地日军共有七万八千三百余人,其中绝大部分竟然是不到十八岁的少年!
经过调查,当时日军的大部分战斗人员都是新近征召的平民,很多甚至没有学会怎么使用步枪!显然,这么一支“乌合之众”,绝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帝国海军陆战队的对手。另外,这支日军中,很多官兵就是长崎人,其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在长崎,如果长崎毁于战火,他们的家人也将遭殃。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官兵都是被迫服兵役,从根本上,他们并不想参加这场战斗,更不想参加与大明帝国的战争。
陆战队第二个收获就是正在长崎造船厂建造地超级战列舰“武藏”号!
当时,这艘战舰地船台建造工作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左右。虽然最后一批日军妄图将其炸毁,但是没有足够的炸药,而且不知道怎么敷设炸药能够达到最大地破坏效果。结果,在陆战队官兵杀来的时候,这艘庞大的战舰仍然静静的躺在船台上,仿佛在等待检阅,也仿佛在等待下水的时刻。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四十九章 … ~废物利用~
陪同严国荣与雷霄霆走上码头的时候,白佑彬显得非常激动。
昨天上午收到陆战队发来的,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缴获”了正在建造的“武藏”号战列舰的消息,晚上的时候,严国荣与雷霄霆就搭乘一艘驱逐舰来到了“果敢”号上,并且要求白佑彬陪他们去长崎港。
当时,几乎没有人料到,陆战队能够“缴获”这个“大家伙”。
早在几年前,帝国海军情报局就得知“大和”级战列舰第二艘,也就是“武藏”号将在长崎造船厂建造。随后的几年间,帝国海军情报局一直在密切“关注”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了七万吨的超级战列舰的建造情况。另外,情报局还想方设法的获取了一些“武藏”号的资料,比如具体的性能数据,关键部位的装甲厚度,主炮的口径与数量,副炮的配制情况,舰体的基本结构等等。只是一直以来,情报局都没有收到比较有价值的,或者说比较准确的情报。在此之前,最有意义的情报还是德国情报部门提供的!
现在,能够近距离“目睹”这艘战舰,严国荣与雷霄霆肯定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当然,他们这么快就赶了过来,肯定是早就收到了陆战队的消息。不然的话,怎么都不可能在半天之内从舟山赶到长崎前线吧。
“长官!”
前来迎接众人的是陆少丰的一名高级参谋,看样子,陆少丰又去前线了。
此时,东面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从大村出发的日军还在向西推进。按照陆战队的计划,处理好长崎这边的善后工作之后,就将向东推进。至于打不打大村,陆少丰还没有做出决定。毕竟,陆战队的任务是尽快占领九州岛,而不仅仅是一座城市。
“陆将军呢?”严国荣看样子与陆少丰比较熟。
“将军去前线了。”少校军官很礼貌地做了个请地手势。“将军让我陪你们去造船厂。如果有什么需要。请尽管提出来。”
严国荣点了点头。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爆炸声。海军少将地脸色立即就变了。
“是市区内地战斗。”少校军官完全是一副见怪不惊地样子。
“市区地日军不是投降了吗?”严国荣很是尴尬。因为雷霄霆与白佑彬都没有半点惧怕。只有他一个人显得有点紧张。
“还有部分顽固份子没有投降。不过扫荡作战这几天就能结束。”少校军官又做了个请地手势。“放心吧。那些死硬份子没有重武器。威胁不到港口。这么打下去。受损失地只是日本人。”
这下。严国荣才稍微放心了一点。
白佑彬想笑却不能笑出声来。毕竟严国荣属于“后勤”人员,也就是非战斗人员。像他这样地,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海军将领并不少。当然,绝大部分都是少将与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