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浪- 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管白佑彬是否希望美军地岸防炮轰中“决心”号地司令舰桥。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也不会拿帝国海军地战舰开玩笑。更不会拿攻打瓜岛地作战行动开玩笑。

当时,为了提高命中率。白佑彬甚至下令让二艘战列舰把速度降低到了八节。

毕竟,战列舰呆在距离海岸线近二十公里的海面上,根本不用担心美军岸防炮地威胁。在这个距离上,美军的穿甲弹即便打中了战列舰,也不可能打穿战列舰的装甲。当然,对于那些身管严重烧蚀的岸防炮来说,要想打中二万米外的战列舰,几乎是一件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的事情。

为了保证摧毁,二艘战列舰每次只对付两个目标。

也就是说。对付一座岸防炮永备工事。需要四枚穿甲弹,或者半穿甲弹。

似乎美军的炮手也知道。他们的火炮很难对远处的战列舰构成威胁,所以一直没有对战列舰开火,而是在集中炮击近处地三艘重巡洋舰。

十一点半之前,“东海”号与“南海”号至少打掉了十二处重型岸防炮工事。

战斗也在这个时候稍微缓和了一点。三艘重巡洋舰中,只有“决意”号被巨弹咬掉了“鼻子”,损伤并不是很严重,而且战斗力没有受到影响。

仅仅十分钟之后,情况就出现了重大改变。

当时,三艘重巡洋舰已经将炮口转向了美军地营地,郑恩博也下令让第32…3巡洋舰编队与第32…6驱逐舰编队投入战斗,加强对美军军事设施,以及海岸防御阵地的炮击,争取在天亮前彻底让美军瘫痪。

为了加强炮击效果,三艘重巡洋舰一直没有撤出战斗。

当八门部署在霍尼亚拉港东北树林里地重型岸防炮朝不到五千米外,正在转向的三艘重巡洋舰开火的时候,连远在“东海”号上的白佑彬都吓了一跳。

“东海”号与“南海”号迅速掉转炮口,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向那片树林打出了一轮齐射。可是,这仍然没有能够阻止灾难发生。

在四百毫米半穿甲弹落下之前,排在最后面的“决意”号重巡洋舰就被至少两枚巨弹砸重。万幸的是,这是两枚十二英寸的穿甲弹,而不是十四英寸地穿甲弹。结果,“决意”号的丙炮塔。以及舰尾被直接炸飞。如果换成了十四英寸的穿甲弹,恐怕“决意”号当即就会沉没。

这八门重型岸防炮只打出了这一轮炮击。

据后来陆战队的实地勘察,这八门重炮应该是刚刚送到霍尼亚拉,准备部署到东北新修建的工事里面,因此暂时搁置在附近的树林里。战斗打响之后,美军肯定是临时用上了这几门炮,不然不会这么晚投入战斗。

也正是如此,两艘战列舰打出的覆盖式炮击才能将八门重炮全部摧毁。

只是当时白佑彬与郑恩博都不知道这一情况。

“决意”号遭到重创之后,郑恩博一面下令进行抢救。一面命令另外两艘重巡洋舰掩护“决意”号撤出战斗。说直接点,就是第32…1主力编队撤出了战斗。显然,他也不敢继续冒险了。如果再冒出几门重炮,遭殃的很有可能就是“决心”号了。

接着。第32…3巡洋舰编队也开始对海岸附近的树林进行覆盖式炮击。

最后投入战斗地第32…2巡洋舰编队也加入了炮击行列,而且首先炮击的仍然是海岸线附近的树林。

显然,郑恩博当时吓得不轻。

据后来“决心”号上的一名了望员所说,至少有一枚巨弹擦着“决心”号地舰桥飞了过去。如果再偏上几米,恐怕郑恩博就要在此殉国了。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美军的反击越来越微弱。

舰队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三艘驱逐舰。三艘轻巡洋舰与一艘重巡洋舰受创,就白佑彬当时所知,至少有八十七名官兵阵亡,伤员近两百人。

因为要提防藏在树林里的美军火炮,所以白佑彬临时调整了炮击战术,让投入战斗的战舰优先打击海岸线附近的树林,而不是原先确定的美军营地与海滩防御阵地。结果,这至少“浪费”了三个小时地时间。

据后来陆战队的实地勘测,除了那八门火炮之外。美军在树林内没有部署其他火炮。

当然,这对当时炮战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美军的火炮再也无法威胁到海上的战舰。当然,这并不表示美军完全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凌晨一点刚过,美军发动了最后,也是最疯狂的反击。

六艘鱼雷快艇从霍尼亚拉港冲了出来。向最近的第32…2巡洋舰编队发动了鱼雷攻击。

虽然这六艘鱼雷快艇都立即被巡洋舰与附近驱逐舰上地炮火打成了筛子,而且都在不到二十分钟之内沉没,可是当时至少有四艘鱼雷快艇发射了鱼雷。

最让白佑彬与郑恩博无法接受的是,在这波鱼雷攻击中,美军收获了最大的战果。

第32…2巡洋舰编队的“牡丹江”号轻巡洋舰被鱼雷击中。这是一艘“松花江”级轻巡洋舰,虽然其防护并不差,但是鱼雷直接打中了巡洋舰的龙骨,在炸断龙骨之后,还导致左侧的轮机舱被海水淹没。

可以说。对任何一艘战舰来说。这都是致命伤。

凌晨两点半,在向外海航行了大概十海里之后。“牡丹江”地舰长下达了弃舰令。当时,舰长还打算与战舰一同沉没,最后是被一群军官强行拖上了救生艇。

十多分钟之后,“牡丹江”号在发出了巨大的呻吟之后,断裂成两截沉入了大海。

幸亏舰长果断下令弃舰,不然战舰上的绝大部分官兵都在劫难逃。最后,该舰只有四十多名官兵阵亡,其余官兵都幸免于难。

随着“牡丹江”号战沉,第一个夜间的炮战进入了尾声。损失了最后一支能够反击的部队之后,美军也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第七卷 滴血珍珠 第二十四章 … ~海上堡垒~

明历五百七十三年(公元1941年)的第三天,运载着二个陆战师的登陆舰队到达瓜岛海域。此时,西方世界正在过圣诞节。

因为每年的最后五天是帝国法定年假,所以这五天也往往被算成了新年元月。

毫无疑问,瓜岛的美军享受不到圣诞节的快乐,他们只能在硝烟与炮火中渡过这一年的最后几天。同样的,参加作战行动的帝国海军与陆战队官兵也享受不到年假,他们必须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经历了第一个夜晚的激烈炮战之后,美军的斗志并没有被打掉。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炮击一直在进行。如同白佑彬所预料的一样,经过了腊包尔的战斗,美军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了起来,斗志也极为旺盛,并且适应了惨烈的战斗。要想像腊包尔那样,陆战队不放一枪一弹打下霍尼亚拉与瓜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让白佑彬更加惊讶的是,陆少丰只带了两个陆战师过来。

显然,这是之前准备用于攻打腊包尔的陆战队。当时,陆少丰准备了五个陆战师的兵力,实际上只投入了三个陆战师,真正参战的还不到两个陆战师的兵力。如此一来,陆少丰里有两个完整的陆战师,并且有近两个师的预备队。

问题是,仅仅两个陆战师就想成功登陆瓜岛吗?

就算成功登陆,美军的兵力并不比陆少丰投入的兵力少多少。仅凭两个陆战师,别说打下瓜岛,能够打下霍尼亚拉就很不错了。

当天晚上。白佑彬就见到了陆少丰,并且将他的看法说了出来。

在前三天地炮击中,最多只杀伤了不到一万名美军官兵。另外,现在还不敢肯定是否摧毁了美军的所有火炮。如果美军手里仍然有足够数量的炮兵,且弹药充足,陆战队上岸之后肯定会遇到强烈抵抗。

两个陆战师。能否巩固滩头阵地都是个问题。

对白佑彬提出地问题。陆少丰做了正面回答。据他地判断。或者说是海军情报局地判断。守卫瓜岛地美军大概在五万到六万之前。其中战斗人员不少于五万。前期炮火准备肯定打掉了美军最重要地重炮部队。并且杀伤了数千名美军官兵。加上第32舰队地直接炮火支援。两个陆战师地兵力足以占领滩头阵地。并且打下霍尼亚拉。

陆少丰唯一不敢肯定地就是。美军会不会像日本军队一样。在岛屿腹地继续顽抗。

当时。陆少丰只能根据腊包尔地情况。认为美军在失去了继续守卫瓜岛地能力之后。会主动放下武器。向帝国陆战队投降或者说。这是陆少丰在指挥这场战役中犯下地一个非常严重地错误。

瓜岛不是新不列颠岛。霍尼亚拉也不是腊包尔。作为美国巩固澳洲大陆地最后一道防线。瓜岛地得失直接决定了澳洲大陆地安危。更决定了西南太平洋上地制海权。如果不能守住瓜岛。美国将投入更大地成本来加强澳洲大陆地防御。同时美国太平洋舰队也将被牵制在西南太平洋上。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岛上地美军想投降。美军将领也不会投降。

当然,还有很多情况是陆少丰没有预料到的。

比如,在打下腊包尔之前,美军就将其驻扎在澳洲的陆战一师调到了瓜岛。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战斗力最强,意志最顽强的陆战队之一。另外,美军还向瓜岛增派了一支陆军第七步兵师的部队。第七步兵师是美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而且以擅长在复杂地形下作战而出名。

当时,陆少丰面对的对手不是尼米兹,而是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

战争爆发之前,麦克阿瑟是美军驻棉兰老岛的总司令官。随着帝国陆战队在达沃成功登陆,麦克阿瑟返回了澳洲大陆,并且将棉兰老岛地军队撤了回来(最后一支大概二百人的部队在美国参战之后向帝国陆战队投降)。

在尼米兹接替金梅尔出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同时,麦克阿瑟成为了美军驻西南太平洋总司令,同时兼任澳洲地区防御总司令。

在美国海军认为帝国下一步将攻打关岛的时候,麦克阿瑟则坚持认为帝国将南下。

事实证明。麦克阿瑟的判断非常准确。

也正是如此。麦克阿瑟才赶在腊包尔沦陷,帝国舰队可以自由进出所罗门海。对瓜岛进行炮击与封锁之前,向瓜岛增派了两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