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浪- 第5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搜寻第51舰队,白佑彬派出了舰队里的所有辅助战舰。虽然负责侦察工作的张海波中校已经在十一点颁布的时候,也就是与英国太平洋舰队遭遇之后,向所有外出执行侦察任务地辅助战舰发去了命令,让它们立即返回舰队。可是,这些战舰最快的也要在凌晨一点左右才赶得回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驱逐舰。四艘战列舰右侧地副炮与速射炮立即动员了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四艘“省”级战列舰上的副炮与速射炮都完好无损。另外,“省”级是帝国海军中第一种装备了七十二年型一百五十毫米舰炮,与七十一年型一百三十毫米舰炮的战列舰。

这二种舰炮的威力都要比“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上配备的副炮与速射炮优秀。

其中一百五十毫米舰炮与“功臣”级轻巡洋舰的主炮完全一样,其射速是以往同口径舰炮地一点五倍。火力密度几乎达到了速射炮地水准。而一百三十毫米舰炮与“花”级驱逐舰的主炮完全一样,不但其口径比以往战列舰上地速射炮提高了很多。而且射速更快,火力密度更大。

“省”级战列舰任何一侧的副炮与速射炮数量都接近了一艘轻巡洋舰地火炮总数。其火力强度甚至超过了“功臣”级以前的任何一种轻巡洋舰。

当然,仅仅依靠战列舰上地副炮与速射炮,很难彻底阻止美军驱逐舰。

在美军驱逐舰逼近到鱼雷攻击范围之内后,白佑彬将战术决策权下方给了各艘战列舰的舰长。只是,编队里地四艘战列舰都没有急着转向。

在对抗驱逐舰的战斗中,战列舰一般不会提前转向,而会首先集中侧舷上的炮火对付敌人的驱逐舰,直到驱逐舰转向发射鱼雷之后,战列舰才会转向规避。如果敌驱逐舰在较远的距离上发射鱼雷,且战列舰的舰长有足够大的胆量,且能够精确计算出鱼雷到达的时间,甚至会故意延迟转向时间,以保证在鱼雷到达的时候,正好将舰首,或者舰尾对准鱼雷来袭的方向。

当然,面对重型鱼雷,任何一名战列舰的舰长都不敢掉以轻心。

战列舰的舰体宽度都在三十米之上,长度一般是宽度的六到七倍(少数快速战列舰达到了八倍左右),即便完全对准了鱼雷的来袭方向,也很有可能被鱼雷击中。当然,如果驱逐舰的舰长有足够的信心与胆量,在更近的距离上发射鱼雷,就会选择缩短鱼雷间的间隔距离,以提高命中率。

零点五十一分,“松江府”号的舰长下达了右满舵的命令。

与其他军官一样,白佑彬系紧了安全带。

现在,不但他的性命,这艘战舰上所有官兵的性命都握在舰长,以及航海长的手上。同时,也握在了老天爷的手上。

如果能够避开鱼雷,大家都将相安无事。

如果被鱼雷击中,包括白佑彬在内,战舰上的任何一名官兵都有可能负伤,甚至阵亡。

当然,在规避鱼雷的同时,还得注意从头顶上砸下来的炮弹!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五十二章 … ~扩大战果~

在第1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手忙脚乱的躲避着由八艘美军驱逐舰动的鱼雷攻击的时候。郑恩博指挥的第31舰队则在痛揍美军第31舰队中的二号主力舰。

按照一般的交战原则。在集中炮击了对方的一艘战列舰之后。郑恩博应该调整交战秩序。争取尽快打残对方的另外几艘战列舰。而不是继续集中火力对付敌人的一艘主力舰。只是。“马里兰”号迅速战沉。让郑恩博有了选择的余地。

如果能够迅速击沉另外一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就能牢牢的抓住胜利。

另外。郑恩博还不能确定被击沉的就是美军第31舰队的旗舰。所以要使对手失去统一指挥。还的再接再厉。

因此。从第六轮齐射开始。五艘快速战列舰全都瞄准了下一个目标。

此时。郑恩博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即忽略了运气产生的作用。或说将过多的希望寄托在了运气上面。

不可否认。能够迅速击沉“马里兰”号。运气因素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或说。突然而来的袭击让对方根本无法反抗。甚至无法做出任何反应。可是。随着“马里兰”号挨了炮弹。跟在其后面的“科罗拉多”号必然产生警觉。并且有数分钟的时间改变航向与航速。甚至有机会脱离编队。

等到郑恩博下令向“科罗拉多”号开火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突袭效果了。

失去了突然性。运气成分自然大打折扣。

从第六轮齐射到第九轮齐射。连续用掉了一百八十枚穿甲弹。仅仅只击中了“科罗拉多”号二次。命中率刚过百分之一。这个成绩只能算糟糕。

打到第十轮齐射。也就是零点二十四分的时候。才取的了第三个战果。

与前二个命中相比。第三次命中所产生的意义就大的多了。

穿甲弹落到了“科罗拉多”号舰桥与前烟囱之间的甲板上。在连续穿透了露天装甲与水平装甲之后。在位于一号锅炉舱前面的士兵餐厅内生爆炸。虽然当时餐厅内并没有官兵。而且弹片没能打穿包裹着锅炉舱的装甲。但是猛烈的冲击波直接震裂了舱壁。并且震断了连接着1A号锅炉的一根输油管道。导致轮机长不得不下令切断1A号锅炉的供油系统。最后还不得不关闭二台锅炉与整个锅炉舱。以便损管人员能够进去维修受损的管道。

正是如此。“科罗拉多”号的航行速度才从十九节跌到了十六节。

此时。排头的“河北”号。也就是郑恩博的旗舰距离“科罗拉多”号仅仅一万五千米。排在最后面的“孝宗”号战列舰距离“科罗拉多”号也不到二万米。

二轮齐射之后。“河北”号的炮手率先使用标准穿甲弹。

在以往的战斗中。“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就能用六十七年型四百毫米舰炮射的标准穿甲弹打穿一万五千米内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而“省”级战列舰使用的是七十二年型舰炮。在使用标准穿甲弹的时候。威力肯定只大不小。

另外。有足够的情报表明。美军在改进“科罗拉多”级的时候。没有增强其主装甲带。

可以说。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乃至帝国海军。在改进老式战列舰的时候。优先考虑的都是水平防护能力。而不是垂直防护能力。原因有二个。一是海战的交战距离增大。受到最严峻考验的是水平装甲。而不是主装甲带。另外。随着舰炮的威力提升。即加大主装甲带的厚度。都很难挡住穿甲弹。二是增加主装甲带的厚度。将导致舰体加宽。使舰体承力结构受到重压。并且对航速。续航力。乃至战舰的稳定性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且花费巨大。如此一来。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会刻意提高老式战列舰的垂直防护能力。在随后的五轮齐射中。编队里的另外四艘战列舰都换用了标准穿甲弹。

当然。炮手的瞄准点也生了变化。

之前。只需要瞄准敌舰就能开火。而在使用标准穿甲弹之后。有经验的炮手都会刻意压低仰角。

压低仰角之后。炮弹的命中点就会降低。这样一来。原本可能从战舰上方飞过的炮弹就能落在战舰的上层建筑上。原本应该落在战舰上层建筑上的炮弹则有可能落在战舰的舰体上。而原本应该落在战舰舰体上的炮弹则有可能落在附近的海面上。

如果炮弹落在战舰附近的海面上。因为弹道平直。入射角过小。加上炮弹速度相对较快。很有可能在与海水撞击之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弹起来。最终砸中敌舰的舰体。即便炮弹钻到了海面下。也有可能击中敌舰舰体水线以下部位。

相对而言。如果能够集中敌舰舰体水线以下部位。就能对敌舰造成最严重的损伤。

这也是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为什么会延伸到吃水线以下数米处。而不是仅仅只保护战舰暴露在水面上的舰体的主要原因。

到此。“科罗拉多”号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从零点三十五分到零点五十分。在这十五分钟的时间内。“科罗拉多”号被击中了二十三次。其中有十七枚穿甲弹直接击中了该舰的舰体。且都在水线附近。

不的不承认。“科罗拉多”级的防护与生存能力确实远远超过了“复仇”级。

作为美国在上次世界大战末期设计。并且在战后才建成服役。美军最后一种前条约型战列舰。“科罗拉多”级除了是美军中第一种采用口径为十六英寸的主炮的战列舰之外。还是美军所有老式战列舰中最注重防御与生存能力的战列舰。另外。它的设计时间比“复仇”级晚了七年。服役时间则比“复仇”级晚了五年。

如同所有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与建造的美国海军战列舰一样。“科罗拉多”也是通过牺牲速度来获的了更好的防护性能与更强的火力。不然的话。当初美国援助西班牙。为西班牙设计“快速战列舰”的时候。也不会大量参考“科罗拉多”级的设计成果了。

在挨了近三十枚穿甲弹之后。“科罗拉多”号才瘫在了海面上。

虽然在郑恩博下令转移目标之前。又有数枚穿甲弹落在了“科罗拉多”号的舰体上。但是后面这几枚穿甲弹并没有产生决定性的意义。

当时。“科罗拉多”号的左舷舱室几乎全部被摧毁。舰长已经下令向右舷舱室注水。零点五十分刚过。在确定战舰的进水量已经超过了亢余排水量(一般在战列舰标准排水量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且无法阻止海水继续涌入。抽水速度远远慢于进水速度之后。“科罗拉多”号的代理舰长(当时该舰的舰长、大副、二副、航海长与枪炮长都已阵亡。由轮机长代理指挥)下达了弃舰令。

也就是说。即便在零点五十分的时候停止向其开火。“科罗拉多”号都必沉无疑。

“科罗拉多”号战沉是必然的结果。而它的牺牲也不是没有任何意义。

威利斯·李在零点四十分之前登上了前来接应他的轻巡洋舰。随即就通过舰队内部的通信频道。命令紧随在“科罗拉多”号后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