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浪- 第6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显然。在海战中。这样地情况绝不允许出现。

只是。现在第四舰队地大型战舰根本就没有受到来自海洋上地威胁。甚至连来自岸上地威胁也没有。

为了提高炮击速度。炮手在开火前就提前提升了弹药。将其储备在了炮塔内。

其实。这也得怪设计人员。因为炮弹会出现故障。火炮也有可能出现故障。所以任何一座炮塔内都配制有用于取出故障弹药地装置。并且设置有可以储备数枚炮弹地弹药架。以便在紧急地时候用来临时储备弹药。

设想。如果没有这些设备与弹药架。就算炮手将弹药提升了上来。也没有地方可放。

本着“法不责众”地原则。杨定方与白佑彬都对炮手地这些违规操作睁一眼闭一眼。并没有追究谁地责任。

当然,这种往往用于对海作战的急促炮击收到地效果也非常明显。

巴尔迪摩不是美国的政治中心,却是美国非常重要地工业中心,而且是重工业中心。当时,巴尔迪摩有美国最大的钢铁厂,轮机厂,以及其他专门制造重型设备,或是生产重要工业原料地工厂。更重要的是,这些工厂几乎都是为同样位于切萨皮克湾的造船厂建造的配套工厂。

比如,巴尔迪摩的钢铁厂就专门生产舰船用钢材。当时,美国海军战列舰所用的装甲钢板中,有近三成来自巴尔迪摩。另外,巴尔迪摩还有美国最大的轮机厂,并且主要生产的就是舰船用的蒸汽轮机。

这种在港口与造船厂密集地区设置配套工厂的情况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常见。

比如,在帝国的江南造船厂附近,就有以无锡为核心的钢铁生产基地,有以杭州为核心的船用设备生产基地,有以南京为核心的电子设备生产基地,以及以宁波为核心的化工业基地。

虽然在以往的战争中,因为受到了技术条件,以及战争手段的限制,很少直接打击对方的工业基地,但是任何一名拥有战略眼光的将军都应该清楚,摧毁一座工厂的意义绝对比干掉一支舰队重大得多。比如一座大型轮机厂生产的蒸汽轮机可能用在数种级别,数十种型号的战舰上,如果能够摧毁这座工厂,就能导致这些战舰无法建成。如果这名将军的眼光再放长远一点,就会认识到,干掉一个工厂的工人,要比摧毁工厂更加重要。比如建造一座工厂需要投入的只是资金与部分建筑工人,并且采购部分工业设施,而培养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需要的却是长达数年的时间,以及十多年的生产经验。

正是如此,白佑彬才选择先炮击工人聚居区。

这是一种相当残忍,却非常有效的战术,其战略意义明显超过了直接炮击工厂,或炮击某个军事基地。

当然,炮击的范围并不仅仅是工人聚居区。

从十一点半开始,舰队炮火转移到了城市西面的工业区,重点打击对象就是那些与军事有直接,或是间接关系的重工工厂。

与华盛顿一样,巴尔迪摩的市区分布情况也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十二点过,四十四艘大型战舰在基本上打光了携带的所有对地打击弹药之后,陆续离开了炮击海域。

可是,炮击并没有就此结束。

与华盛顿不同,巴尔迪摩就在切萨皮克湾的岸边,东面就是辽阔的海面,足以供数十艘战舰活动。最重要的是,在炮击巴尔迪摩的时候,那些没有配备远程弹药,所配备的舰炮的最大射程分别在三十公里与二十公里以内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也能派上用场。

结果,在大型战舰撤离之后,第四舰队的巡洋舰与驱逐舰成为了主角。

虽然在海洋战场上,巡洋舰上的一百七十五毫米舰炮,以及驱逐舰上的一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威力远远比不上战列舰与大型巡洋舰上的舰炮,但是在对付地面目标,特别是那些没有得到加强,或强度不高的普通建筑物的时候,这二种炮弹的威力都不可小看。

在以往的战斗中,陆战队的火力支援舰队就已证明了这一点。

一百七十五毫米舰炮所使用的高爆弹对几乎所有非军事目标都具有绝对的毁伤能力,而一百五十毫米舰炮所使用的高爆弹对九成以上的非军事目标具有毁伤能力。

更重要的是,巡洋舰与驱逐舰不必太担心弹药基数的问题。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在华盛顿刚刚经历了炼狱般的磨难之后,巴尔迪摩成为了第一个“牺牲”掉的美国重工业城市。

当天晚上,这座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彻底的变成了人间地狱。

虽然美国政府,以及帝国政府至今都没有公布巴尔迪摩在这场炮击中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情况,但是按照比较可靠的估算方法,死在这场炮击中的人数不会少于十二万,伤残人员肯定在二十万以上。

主要是当时巴尔迪摩的市区面积仅为华盛顿的二点八倍,而人口是华盛顿的六点三倍,因此人口密度是华盛顿的二倍以上。另外,巴尔迪摩的主要居民是工人,而不是政府职员,居民区的人口密度肯定要比华盛顿的大得多。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部分巴尔迪摩的市民逃往了郊区,但是绝大部分工人却留了下来,且炮击来得太突然,太猛烈了,很多人在睡梦中就离开了人世。

当然,财产损失就更加不好估计了。

当时,巴尔迪摩最大的十四家工厂几乎全部被摧毁,另外被毁于战火的民居超过了八万间,被毁的商业建筑总面积超过了三十五万平方米。除此之外,囤积在工厂内的大量工业生产物资也被摧毁,大批成品,或半成品工业产品也遭了殃。

从军事意义上看,如果说炮击华盛顿让所有居住在沿海地区的美国人都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胁,那么炮击巴尔迪摩就足以让所有居住在沿海,乃至内河航道附近地区的美国人从内心产生只有死亡才能带来的恐惧。

作为当时的最高指挥官,白佑彬并没有对此次行动表明态度。

实际上,白佑彬只是战争的具体执行,与成千上万的帝国海军将士一样,他只是身披军装的军人,而不是战争的决策。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白佑彬,也会有另外一个人来执行同样的任务。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十一章 … ~网开一面~

第四舰队在十月十八日凌晨退出了切萨皮克湾。

离开之前,舰队再次炮击了位于切萨皮克湾南端的诺福克、纽波特纽斯、弗吉尼亚比奇等重要的军事与工业城镇。另外,在十六日夜间,四艘战列舰还进入了詹姆斯河下游,用射程达到了八十五公里的火箭增程弹炮击了里士满。

退到外海之后,白佑彬就立即安排了补给与维护工作。

当时,为了缩短补给时间,白佑彬把后勤保障舰船都派进了切萨皮克湾,让战舰不需要离开海湾就能获得新的弹药。只是,大型维修船的速度太慢,且对维修作业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一直没有为战列舰与大型巡洋舰更换主炮炮管。连续几天下来,几乎所有大型战舰,乃至通用巡洋舰的主炮身管都已大大超过了极限使用寿命。

经过这几天的战斗,白佑彬也逐渐摸清楚了切萨皮克湾出口处的情况。

美军在这里布设的水雷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多,甚至要比情报局估计的少得多。在炮击的这几天内,四艘扫雷舰仍然在清扫与拓宽航道。几天下来,扫雷舰只清除了一百多枚水雷,而且大部分都是锚雷与漂雷,并没有发现多少磁性水雷。

显然,美军要么缺乏水雷,要么缺乏布雷舰船。

在战舰进行补给与维修(有几艘战舰出现了火炮炸膛的故障)的时候,杨定方与付勋杰都来到了“胜利”号旗舰上。让白佑彬没有意料到的是,他们都是来为秦孝东求情的,而且组织者不是比别人,正是白佑彬身边最受重用的三个参谋。

“其实,这事只要我们不上报,就不会有问题。”

“是啊,秦孝东将军为我们开辟出了一条航道,虽然方式方法极端了一点,但是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他立下了首功。”

“反正作战报告是我们写地。怎么写。还不是司令官一句话吗?”

……

听着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白佑彬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说实话。他也不想拿秦孝东怎么样。更不想把秦孝东送回去。不然在后勤保障舰队轮换地时候。他就把秦孝东送上返回直布罗陀地快速战斗支援了。根本不会把秦孝东继续留在旗舰上。

问题是。事情有这么简单吗?

想到这。白佑彬朝杨定方看了过去。

在这件事情中,除了白佑彬地态度之外,杨定方的态度最为重要。因为杨定方是舰队指挥官,虽然秦孝东不受他的节制,但是杨定方有权独立提交作战报告,如果杨定方在作战报告中写上那么一两句对秦孝东不太有利的话,问题就严重了。

更重要的是,就白佑彬了解,杨定方与秦孝东的关系并不怎么样。

二人都在太平洋战场上作战的时候,杨定方就是作战舰队指挥官,而秦孝东则是破交舰队指挥官,虽然在白佑彬的率领下,二人合作过几次,但是每次都闹出了些不愉快的事情,主要就是作战舰队与破交舰队争夺功劳。

后来,杨定方跟随白佑彬去了北大西洋,而秦孝东则留在了太平洋。

直到帝国海军占领瓦胡岛之后,秦孝东才率领破交舰队进入了大西洋,而且直接隶属于北大西洋战区。这下,杨定方与秦孝东之间地矛盾又被激化了。如果不是白佑彬也再次调往北大西洋,并且出任战区司令官,还由谢昶伦出任战区远洋作战司令官,恐怕杨定方与秦孝东之间会闹出很多事情来。

很明显,要想低调处理这件事情,就得看杨定方的态度。

“我也觉得没什么问题。”杨定方灭掉了夹在手指间的烟头。“秦孝东将军做事鲁莽了一点,但是他的意图是正确的,且最终并没有造成恶劣的后果,还为我们及时地炮击华盛顿等重要战略目标创造了条件。即便有错,也不是太严重。再说了,这属于前线战术指挥范畴内的事情,只要指挥官改变意见,那么他这么做就可以看成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