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王朝- 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有抱紧这个男人的大腿,伊亚巩才能在柔黎汗部有滋有味活下去,不仅能够保住自己的贵族身份,甚至可以获得更加崇高的地位,例如那位曾经的巴噶哈什部首领,则罗。

    伊亚巩八成是来汇报自己又干了什么事情,例如拉拢劝降哪个氏族部落,带人占领哪些乞迪营地,缴获搜出多少牲畜物资。

    果不其然,伊亚巩扒拉扒拉讲述这两日的收获,话语间时不时夹杂几句对赫离、柔黎大军、柔黎汗部的恭维讨好。

    对此,赫离并不厌恶,无论是汇报收获,还是恭维讨好,后者暂且不说,仅是让了解乞迪草场领地的归附贵族来汇报,快捷省事,又能及时回答赫离提出的一些问题。

    “咦,乞迪王庭大营那边的烟雾又大了。。。。。。”汇报完毕的伊亚巩不经意看向西边,发现比自己来时的烟雾规模大了一些,八成是柔黎大军杀进了乞迪王庭大营。

    什么,乞迪王庭大营的烟雾?

    赫离扭头瞭望,发现几柱灰烟在远处上空散开,距离此地有着约半天的路程,不确定问道:“那里是乞迪王庭大营?”

    “是。。。。。。是的!”伊亚巩回答。

    你都调动大军进攻乞迪王庭了,还不知道那里是什么位置?

    赫离凝视沉思,半晌,眼皮跳睁,随即吩咐侍卫派出探马游骑刺探乞迪王庭大营动静,同时调动侍卫军朝着乞迪王庭方向移动。

    在赫离眼里,乞迪王庭很重要,却又不是最紧要的。

    重要,在于它的地位意义,是乞迪汗部的统治中心,一旦攻占消灭,意味着乞迪汗部彻底衰落。

    不是最紧要的,后有相隔尾随的乌维兵马,前有临时反抗的乞迪死忠,沿途有批量培育骏马神驹的产马地,何必冒着折损过多的危险率先进攻乞迪王庭大营。

    反正这块肉迟早会吃的,不急于一时!

    远处的烟雾渐渐浓厚,朝着乞迪王庭大营策马驰去的赫离登高一望,隐约能够看到点点火光,那里绝对是着火了,还不是普通大火。

    未等派去的探马回来,前方游骑疾驰禀报:乞迪王庭燃起大火,据抓到的俘虏说达雅可汗下令焚烧乞迪王庭宫帐,然后自己坐在汗位宝座一动不动,葬身火海。

第六百四十章:安葬祭祀() 
乞迪达雅,乞迪汗部的最后一任可汗,昔日的焉山叶护,潜忍焉山草场多年,在强大兄汗的怀疑试探下积蓄实力,踏着王庭内战的鲜血尸骸,戴上那顶可汗宝冠。

    对比乞迪汗部两百年来的历代可汗统治时间,登临汗位不过几年的乞迪达雅绝对是倒数的一批,甚至位列倒数前三都有可能。

    可是,乞迪达雅绝对称得上是一位草原英雄,一位草原枭雄,乃至是一位草原王者。

    里别可汗死去,乞迪达雅联合二王子狐焉碌把里别可汗的继承者拉下宝座,接下来便是两人从联盟转向对立,乞迪内战爆发。

    虽然乞迪达雅借助外力登上可汗宝座,可是登位之后,他采取软硬手段,“礼送威逼”盟友乌维汗部大军撤退出东漠草原,又在两大汗部盟约撕裂后,统率大军在萨拉米沙漠狠狠一挫乌维汗部锐气,使乌维汗部知道东漠草原轮不到外人来指手画脚。

    在内,携登临汗位、大胜敌部之势,控制乞迪王庭,驾驭众多氏族、附属部落,让他们对乞迪王庭的归属力度进一步加强,众首领、头人把头俯的更低。

    光是从这两点来看,达雅可汗绝对不逊色于任何一任乞迪可汗,倘若东漠草原没有柔黎汗部、赫离可汗的出现,达雅可汗的强势必将凌驾东漠草原无数部族,恐怕连钦达烈人都受到影响。

    除非纳哈良部老首领达达不拉成功整合钦达烈人诸部落,或许能够勉强保证钦达烈人的草场领地。

    但是,没有柔黎汗部、赫离可汗的东漠草原,乞迪汗部的霸主地位至少还会延续几十年时间。

    二十步外,吉姆、宝音等侍卫身体畏颤,依然站稳脚步,鼓足勇气拦着大汗,不让他再往前靠近。

    大汗身份尊贵,前面燃烧的连顶大帐窜出一条条火蛇,掉落散开的带火木枝,溅起飘落的毡布。。。。。虽然不容易致命,但是万一伤到尊贵的大汗,都是莫大的罪过。

    战场厮杀,千军万马,大汗安然无恙,结果在众侍卫陪同过来看一顶冒火大帐,反而受伤了,传回去,一众汗部贵族还不得把侍卫们吊起来鞭打。

    赫离皱眉深望,依稀能够看见那道模糊身影,联想刚才闯进火帐近看的侍卫汇报,不由闭目感叹一番。

    达雅可汗自焚死去,这位乞迪汗部的最后一任可汗,尽管熊熊大火燃烧,可是端坐在可汗大座岿然不动,保持最后的骄傲。

    这种结局,赫离既感到意外,细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最好的选择。

    乞迪汗部落到如此局势,纵使达雅可汗也无回天之力,凭着他的骄傲,投降归附是不可能的,又不愿死在柔黎弯刀之下,那么自我了断未尝不好。

    提到乞迪局势,不得不涉及本来乞迪王庭的部众,乞迪一脉的嫡系近亲、跟随达雅可汗多年的老牌氏族几乎都逃跑了,从足迹来看,应该是朝北边逃去。

    达雅可汗为何不和他们一起逃跑,哪怕当个流亡可汗也成,好歹麾下还有几万部众,拉起来一支万骑规模的兵马不成问题。

    乞迪汗部的落幕,必将要有一人来拉下,高傲的达雅可汗决不允许称霸东漠草原两百年的乞迪汗部默默消亡。

    乞迪王庭,是乞迪汗部的核心,是乞迪一脉号令无数部族之地,要选择一处作为自己的葬身之地,达雅可汗宁愿选择这里。

    最重要的一点,流亡可汗,逃到其他草原领地的可汗,西漠、北漠的强大部落能够容忍吗?

    乞迪残部要生存繁衍,必然要占领游牧草场,建立自己的主帐,可是一个拥有可汗、拥骑过万的独立部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谁能够放心?

    暂且不说西漠、北漠的霸主部落,哪怕是万帐规模的部族都会蠢蠢欲动,要么先下手为强保护自己,要么从衰败的乞迪残部身上咬下一块肉。

    饿死的骆驼比马大,逃跑的乞迪部众可是带走不少好东西,尤其是草原硬通货的铁器装备、盐巴物资等,远远超过一个普通的万帐部落。

    “吉姆,派人扑灭大火,看守此处。。。。。。”赫离仰头一望,闪过一丝古怪神色,微微一叹:“看护好乞迪达雅的尸骸,过些时候,移葬乞迪祭祀草场。”

    乞迪祭祀草场,是乞迪人祭拜长生天、历代先祖之地,相当于钦达烈人怛奚部的科尔塞糜。

    同时,乞迪汗部上层贵族保留着草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丧葬习俗——安葬祭祀。

    阅读龟甲木片,研究故事牧歌,赫离曾经推测安葬祭祀是一种古老的仪式,可是没有真凭实据追溯其根源,从龟甲、兀锡文记载来看,不可能是草原人从日常的生产生活演变由来的。

    总结文字记载,时间越往后,有关安葬祭祀的兀锡文录越少,甚至连普通的草原牧民都几乎遗忘古老的习俗。

    对于逐水草而居、四时迁徙游牧的牧民来说,定时去一个地方祭拜不具有实践操作性,甚至对于草原儿郎来说,战死在广阔的草原大地才是最好的归宿。

    残酷的草原环境,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逼着草原人去适应新的生存规律。

    好在钦达烈草原科尔塞糜先民遗址的出现,为追溯草原历史源头提供考证材料,也真真切切确认安葬祭祀的存在。

    乞迪汗部身为东漠草原的霸主,两百年历史,追溯氏族时期,存在时间可能更长,有着足够能力延续古老的习俗,安葬祭祀便是其中一种。

    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安葬祭祀不可能和几百、上千年前完全相同,可是最根本基础的却是不变的。

    历代乞迪可汗都被安葬在一处临近东漠圣山——朵木澜雪山的丘陵森林,作为祭祀长生天、先祖之地。

    子随父葬,祖辈衍继!

    这种安葬方式,类似商代的陵区制度“子随父葬,祖辈衍继”,恰好商代的陵区又都是设置在距离王城不远的地方。

    如果说钦达烈草原科尔塞糜先民遗址是擦拭灰尘的历史古物,那么乞迪汗部的安葬祭祀则是现实的人文传承。

    “罢了,去贵族俘虏找一找,有没有知道乞迪汗部安葬礼仪的祭司。。。。。。挑出来一批精致铜器、用具,还有牛羊马匹,厚葬这位最后的乞迪可汗!”赫离吩咐道。

第六百四十一章:文官政务() 
保全乞迪王庭祭祀祖地,安葬达雅可汗,挑选精致绒毡、铜器、族徽大纛等陪葬,按照高规格杀牲送葬。。。。。。赫离把安葬后事交由被俘的乞迪祭祀贵族来处理,纵然没有极尽奢华、成群殉葬,可是对比草原历史上的亡族可汗,这份待遇也好得太多,哪怕是乞迪旁系取代汗位,都不会给予乞迪达雅如此厚葬。

    例如,里别可汗大王子的头颅被制成饮酒器具,据闻还曾被达雅可汗细细欣赏把玩!

    不过,赫离吩咐厚葬乞迪达雅的举动,却是让不少忐忑畏惧的乞迪贵族安心,尤其是那些和乞迪一脉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氏族,虽然投降归附在柔黎强大兵锋面前,得到过保全性命的允诺,可是生怕什么时候就有柔黎骑兵闯进毡帐,把自己如同牛羊拖出去宰杀。

    如今,在他们看来,胸襟宽广到容纳东漠草原的柔黎可汗连“罪魁祸首”达雅可汗都能宽恕,还给予达雅可汗那么高规格的安葬,对自己这种小人物肯定是不会伸过来屠刀的。

    赫离大帐周围,一队队精悍侍卫巡逻警戒,毕竟脚踏的曾经是乞迪汗部统治的核心草场,难保不会有什么死忠份子做出什么蠢事。

    因此,凡是可疑人员,无论是带刀背弓,还是探头缩脑,一律擒拿,敢胆反抗,侍卫就地格杀。

    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