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炸药包就是天雷,二郎神君和汉人是一路的。所以就劝柔然赫赫赶快投降。
柔然赫赫这时也被炸药包的巨响吓得不知所措。也知道汉军厉害,早晚会攻破城池。于是便叫人出城去请降。
此时吕布想要荡平北方,急需要当地人做向导。所以柔然赫赫投降,吕布也不为难,尽数招降为奴。并约定三年为期。劳奴三年后,便招入汉籍。
在这北疆荒蛮的部落习俗里。一方战败为奴,就是终身为奴,而且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柔然赫赫哪里想到吕布竟然和他们约定三年期限。三年后还能编入汉籍,无不感激不已。
而且柔然赫赫投降,也使天罡城内万余人免于惨死。城中人多有感恩柔然赫赫。便纷纷改姓柔然。柔然至此便成了汉家百家姓一员。
吕布占据天罡城,便招柔然赫赫为向导,出兵攻打肃慎与沃沮领地。
此时北方诸部蛮夷兵丁几乎丧尽,唯有西面鲜卑山下西部鲜卑还不知情况。余者已无兵力抵挡汉军。
扶余草原一战。耶律夕康、朱昊战死。勿吉纳兰知道无法抵挡汉军,乃率着残部逃回沃沮。后又听说肃慎无首,被汉军占领。汉军已往沃沮杀来。
勿吉纳兰不敢抵抗汉军。便召集部族,率着残部逃入单单大龄深山内。再也不敢出山,成了深山内的野人部落。
吕布在扶余草原与耶律夕康野战。因一时不备,光被蛮夷控弦骑弓箭就射掉了二三千人。此一战损失共计四余千人。虽然全歼了蛮夷二万多,俘虏数千,收降万余人。可是这伤亡的比例还是少见的。
吕布从中窥得控弦骑的厉害,便想要给自己的骑兵左手增加个一尺大小,轻便又好用的圆盾。可以绑定在左手臂上。
只是吕布于扶余草原大胜,心中想的自然不只是一个小圆盾。更重要的是:现在北方游牧民族大败,实力全无。应该趁这机会横扫北方,把北方万里疆域揽入大汉领土,作为大汉的牧马场,屯田地。
而如今东北东面沃沮只余数千人逃入单单大岭。西面鲜卑山下东部鲜卑老幼也不过几万人。还有就只剩下倭国与三韩还有威胁。
如果这时再趁机灭掉三韩,跨海扫平倭国。那大汉的东北二面便全无威胁,那时就可以全力对付西南面。就算以后不能有所作为,无东北二面威胁,以后大汉再怎么折腾,也不用当心来至北面与东面的威胁。这是千年的大计。所以吕布便想趁现在北方无人,占领土地才是当务之急。
肃慎无首,肃慎都城敖东大洞被汉军占领,掳得老幼七千余人。沃沮王勿吉纳兰领族众逃入单单大岭。只是路上许多老幼妇孺不堪山高水深,半路又被汉军掳了四五千人回去。沃沮都城勿吉城,也不攻自破。
吕布趁机在东北扩疆数千里。占海林、勃利、北安、黑河、七台河、双鸭山等有居住人口的地方。又掳掠人口十几万。全都编入三年劳奴行列,收获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无数。
更因为征服肃慎人后,掳走大量的肃慎人驯养的豕猪)。吕布知道猪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年两胎,一只母猪一胎最多的可以怀上十几只小崽。于是便大建猪圈,遣肃慎人专门饲养豕猪。后来逐步将猪迁移往南方饲养。
勿吉纳兰带领一部分部族人逃入单单大岭(长白山脉)深山内,吕布一时无法对付。吕布更不会傻到追进深山中。
吕布来至于后世,又是一名优秀的军人。自然知道不占地利的情况下,对手可以用游击的方式对付汉军。而吕布是知道游击的厉害的。所以为了对付这些躲藏进深山密林的蛮夷,吕布便下令对单单大岭地区执行掠夺制。以掳掠的方式断绝地方游击力量。
后来这种掳掠成了汉军对付残余对手的惯用方式。并立下军规:大汉之内有法可行,大汉之外无一切律法保护。把汉人和汉籍以外的人视为无一切权利,连生存权都没有。总之就一个字。汉人、汉籍以外,见人就掳,见物就抢。呃!不好意思,是好几个字。这条规矩在东部鲜卑灭亡后,便长期延伸到北方疆域以外。长时间的掳掠极北之地的爱斯基摩人。这条律法后来也成为断绝外敌游击的根本。要知道。没人没物,那就没法说什么游击战了。
吕布打下东北数千里沃土,可是无人耕种成了吕布最大的心病。这里汉人太少了。近卫骑、**是极其善战的军队,不可能留下屯田。
于是吕布便想起另一些人,那些为汉军运送辎重的民壮。这些事都是荀攸在主理。吕布便将荀攸等人请来商议。
吕布问道:“公达。此次随来运送辎重民壮有多少人?”
荀攸回到:“回主公。随来民壮有十万余些。路上不堪劳累,病倒一些,又死了几人。被连同护送回去的人除掉千余人。如今在关外的有十万人上下。”
吕布点点头未说话,心中盘算着。
荀攸不解。问道:“不知主公所谓何事?”
吕布说道:“如今北疆纵横万里。除去单单大岭内数千沃沮野蛮外,便是鲜卑山下慕容与宇文二部鲜卑。此外再无一处有实力可与吾大汉抗拒。今当将这万里疆土揽入汉境才是。”
戏志才道:“出兵十五万,所费者只在除去北方威胁。今时机以至,自不能放弃。主公可再调并州兵马北上扩疆,万不可失去此机会。”
众人都点头赞同。吕布又到:“若要一劳永逸,当再移民北地,叫汉人屯居其中,才是长久之计。”
曹操赞到:“确该如此。主公可下令调民夫北上屯田移居。”
吕布道:“今已开春。若待诏令天下,等到民夫聚齐北上,怕是已错过一季。不如就将这十万运送辎重民壮留下,在留下**守护。诸公以为如何?”
曹操大赞到:“此甚好。春耕以至,不可错过此时机。”
荀攸却担心到:“征召民壮事先有约定,物资运至便返回。如今若是令其就地留下,怕是多有人心不服,恐日久生乱。”
曹操却不以为然到:“国之所计,岂可顾此小节。便是不愿留下,为我大汉千年大计。军令一下,也要留下。”
第149章 东与北万里地,四州新地后先说()
第149章 东与北万里地,四州新地后先说
吕布笑道:“且先不忙。公达可将人招齐,本王自有话说。”
如今大军主营设在天罡城,城外西面便是千里平原。聚齐十万人也只是占了一小撮地。
待民壮聚齐后。吕布又叫人在民壮一边画了一条长线。
吕布便站在一高坡上对众人喊道:“东北之地,沃土数千里,如今已成了我大汉领土。只是此处土地虽肥沃,汉人却极少。本王欲留下尔等在此屯田,尔等可愿意?若是愿意,便走到界线那边。”
吕布这话一出,便立刻引出一片吵杂的议论声。许多人都埋怨朝廷说话不算数。说好运送到物资就可以回去,可是现在好像回不去了。只是埋怨归埋怨,却没人敢站出来反对。
但是也有一些人非常仰慕吕布,唯吕布马首是瞻。反到是有一些站出来支持。
有一汉子便出列到:“武王待吾等恩德犹如再生父母。吾愿留下。”那人说完便走到界线一边。
一人出。随后便又有人士气高昂的说些气魄的话,也表示愿意留下,三三两两的走到界线一边。
只是北方苦寒。虽然这些民壮是服劳役来运送物资的。可是这里离中原遥远,还是大多数人不愿留下。走到线那边的也只有几百人。
吕布看看心里也明白,毕竟这里离故土太远。虽然有些人自从服上劳役,走上东北的道路上。心里就下定累死他乡的想法,不少人连遗言都和亲人说好了。可是如今有机会回去,想留下的人还是很少的。
吕布见只有几百人。便又开口说道:“愿意留下者,屯田三年。三年后每人分地一百亩。”
这话一出。一阵躁动。毕竟有许多人在这战乱纷飞的年代里,也是孤家寡人一个。而且吕布的田地律是每户分二十亩。现在是一人就一百亩,那差距是几十倍啊。于是便又稀稀拉拉的又走出几千人。
吕布看了还不满意。再次说道:“再加三年免税赋,免费发放粮种与一年口粮。”
这话一出。哗啦啦的又走过了一大半。因为有许多人家里本有人口,要是在像吕布说的。一百亩良田,一年内不担心饿死,还免除三年税赋。那只要自己勤劳一些。几年后就是有家业了。于是不愿留下的那边便剩下大概还有三四万人。
吕布看了这下才满意一些,心中还有话要说。于是等了些时候,待草地上的人群静了下来。又说道:“留下者。三年后每人发一头耕牛,一匹代步马匹。而且……每年可由朝廷出钱粮,供你们回乡探亲一次。”
这话一出。呼啦啦的又走过了一大群人。一头耕牛,一匹代步马匹。对于这些劳力来说,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特别是耕牛,可是农民日思夜想的代劳力啊。至于马牛嘛。吕布也不当心,万里疆域成了牧场,那牛羊马匹还能少了。
于是不愿留下的那边只剩下三四千人了。这些人实在舍不得家乡父老亲人。
吕布这才满意到。见只有极少数人不愿留下,这时便不能任由这些人任性了。便厉声说道:“移民东北,乃朝廷国策,不容有私心,不愿留下也要留下。就此决定。尔等尽数留下,开荒屯田。三年后每人分一百亩土地。免费与尔等一年口粮与粮种。一匹马,一头牛,每年还可回家探亲一次。三年免税赋。”
吕布话说完。十万民壮山呼万岁,只有少数一些人不舍得家乡亲人。但是吕布即已下令,也知道违抗不得。也只好既来之则安之。好在每年还可以回家一次。
如今东北蛮夷大量男丁战死,留下许多寡妇女人,到也不当心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