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新吕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新吕布-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颌担心道:“可若追入密林中,吾军骑兵便失去骑阵优势。何况吾军对鲜卑山脉不甚了解。恐……”

    贾诩笑道:“区区山林,何需多费周折。”

    张颌不解。问道:“那参军之意……”

    此时天色将黑,兵士多已纷纷点起火把。贾诩对卫士唤道:“取火把来。”

    旁边近卫立即递过一支火把。贾诩于马上将火把用力朝前一扔。火把飞出数丈外,掉落到一枯草堆中。把火立刻点燃枯草烂枝,火势慢慢燃了起来。

    贾诩指着燃烧的干草笑道:“只需一把火,便能烧了这些祸害。将军可传令三军,每隔十丈,焚火烧山。可将鲜卑山烧得一干二尽。”

    张颌闻言惊秫不已,心中暗到:世人皆言贾文和毒士,果不其然。只是如今对鲜卑残兵也无可奈何。贾诩的计策虽毒,却是对付鲜卑残兵的好办法。

    于是张颌便如贾诩所言。命军士们放火烧山。

    就此。二万汉家军士。人人手持火把,每隔十丈焚火烧山,花了十数天,日夜点火。在整个鲜卑山脉西面,由南向北,点上上万个火点。秋风已至,北风一起,一时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一场大火便开始燃烧。从七月一直烧到次年三月,雨水来临时才慢慢的灭去。

    这场大火堪称人类史上最大的一场人为大火,日后再也没有比这场大火更大的人为火灾了。整个宇文鲜卑也被这场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东部鲜卑被灭,张颌连向朝廷报捷。至此大汉北方威胁被连根拔除。

    至于贾诩,他心中有鬼。所以在剿灭东部鲜卑残余后。便向张颌告病,说要回洛阳养病。其实是当心洛阳的局势。而张颌也知道贾诩是吕布的近侍参谋,深受吕布重用。现在宇文鲜卑都灭了,北疆也没什么大事要处理了。于是便也同意贾诩回洛阳。

    北方万里疆域被揽入大汉疆界。南面三韩高顺也屯兵带方,这边先不说。话说吕布率大军回到洛阳。此时洛阳正为禅位一事闹得天翻地覆。同意的这边有太后全力支持。而且如今朝中官员大多是吕布近臣,吕布称帝这些人自然个个升官发财。所以人人明里暗里都支持禅位。反对那边虽然有王允、杨彪两个三公大臣。可是却都是董卓时期留下的空架子。只有虚衔,没有一点实权。而且也就几个而已。所以大势基本已经定了。

    只是这受禅的主子却还没同意呢。所以太后这边的人也不是很肯定,禅位会是何结果。

    至于皇帝那边,倒也不是很难办。太后既然要吕布称帝,那便要劝刘辨同意才能禅位。

    何某便趁吕布出兵东北时。继续教唆刘辨怠慢朝政,日夜玩乐。

    我们都知道。做人要从坏变好很难,懒惰惯了想要勤劳那是非常之不易的。可是人要学坏那就容易多了。一个勤劳的人一旦学会享受,就容易变得懒惰起来。

    别说什么一鸣惊人,那是几千年才出一个楚庄王,刘辨可不是什么楚庄王。而且现在刘辨也渐渐成人,一个唐皇后已经不能满足于刘辨的需求了。

    何某既然有心要算无心,胜券自然很大。于是便又开始把宫中的一些年轻美貌的宫女,调去服侍刘辨。

    一顿安排后,何某便寻机劝说刘辨禅位。要说这机会自然多得是。

    这日刘辨再次不上早朝。司空杨彪自行来后宫求见皇上刘辨。此时刘辨正在床上抱着一宫女呼呼大睡,被杨彪吵醒极为不爽,便骂了杨彪一阵。杨彪唉声叹气的离开后宫。此事被何某知道后,何某便来找刘辩说话。

    何某对刘辨说道:“适才听闻杨司空被皇上骂了出去。可有此事?”

    刘辩说道:“朕昨夜晚睡。那老头却唠唠叨叨,吵得朕不得安宁。是说了他几句。”

    何某佯装叹气到:“唉……我儿好鲁莽。想那宦官之乱,董贼之祸,天下乱臣者甚多。若不是天见可怜,有你阿父庇护。你我母子二人怕是早死在董贼手中了。如今我儿却依仗你阿父之威,喝诉三公。若是那杨司空心生怨恨,有所图谋。你我母子二人岂不再遇那董贼之祸。”

    刘辩怒道:“哼。有阿父在,谁人敢加害朕。朕就叫阿父取他首级。”

    何某察言观色,问道:“是啊。全占你阿父才有今日我们母子。只是若没了你阿父庇护,那又该如何?”

    刘辩听了大惊到:“阿父忠心耿耿,怎么会不保护朕呢?”

    何某叹气到:“可你阿父时常出征在外。这洛阳城若有人寻机祸乱,也不是没可能。”

    刘辩急道:“母亲说的是。那该请阿父回来坐镇才是。”

    何某又叹到:“你阿父乃上天神将,生来便是要为大汉杀戮。又如何会呆在洛阳不出。再说。皇儿适才喝诉三公,又不理朝政。你阿父回来知道了,一定会很生气。”

    刘辩听了急忙招呼宫女服侍,要去早朝。何某忙又说道:“我儿这般假做。便能叫大臣们不在你阿父面前说你偷懒?”

    刘辨急道:“那怎么办?也不是我不去早朝。只是天不亮就起床,实在劳累。大臣们尽是说些繁琐之事,朕又不会打理。只是在那呆坐着,实在无聊得很。”

    何某说道:“母后我有一事与你商议。你若同意了,便可以天天不上早朝。便是以后你阿父回来了,也不会管你。你可愿意?”

    刘辩奇到:“有这等好事?”

    何某看刘辩入套。便继续说道:“我们母子全是靠你阿父庇护才能活到今日。如今你又偷懒不理朝政,大臣们必然很是寒心。你阿父功盖海宇,朝中大臣尽数归附你阿父。若是哪天你阿父有了夺位之心,你如何能保得住皇位?”

    刘辩大惊到:“啊……阿父会夺我皇位吗?”

    何某道:“便是你阿父没这心意。可是朝中大臣们见你怠慢朝政,心中必然寒心,你阿父又威临天下。那时大臣们商议着,如那董贼一般废了你这皇帝,立你阿父为帝也是可能的。”

    刘辩听得冷汗直流。是啊。董贼就想废他。要是他阿父吕布也想做皇帝,那自己真的没得救了。

    何某见刘辩被自己吓傻了,心中不忍。可是为了更好的将来,硬是硬了心肠说道:“母后我前思后想,不如这般。便在大臣们不曾做出什么逆事之前,我儿自先于朝堂之上说出禅位与你阿父。那时。你阿父若是做了皇帝,你便是禅位功臣。可求你阿父封你个安逸王。一来可以不受约束,日夜玩乐。二来无皇位在身,便无人会加害与你。皇儿以为如何?”

    刘辩也不是傻瓜。知道皇帝这位置很多人都想坐,吕布未必就真的没想过要做皇帝。对刘辩来说,其实禅位也不是不可以。可是经过宦官之乱,董卓之祸。自己也懂得想要保住自己的小命。要是自己禅位后,有人担心自己是前朝国君。来个斩草除根,那自己不是死定了。

    

第152章 群臣殿议,只为禅位事() 
第152章 群臣殿议,只为禅位事

    于是刘辨便说道:“其实孩儿也不是非做这皇帝不可,每日早朝就很烦人。朕想多立个皇妃,都当心大臣们说朕好色,恶劳好逸。这皇帝朕也做得挺累的。只是朕若禅位,可要是以后有事,别人要杀朕。那时谁能救朕。”

    何某见刘辩既然也不是很想做皇帝。便更加自信到:“我是你亲娘,还能害你。你要是禅位,自然要先和你阿父说好。我向你阿父要个免死金牌,保你一生无忧。到时你做了个安逸王。整天整夜的打麻将,玩女人,也没人会把你怎么样。可是你若是占着皇位不理事,你阿父回来了还不恨死你。”

    何某说的对。刘辩自己也不想总是这么早起来早朝。而且还老是说那些他不喜欢的事。要是能整天玩乐,又不用当心有人害自己。倒也可以接受的。

    何某见刘辩深思,看是有些犹豫。便再说道:“你不见你阿父称王一事,朝中大臣多少人赞同,那些人都想着依附你阿父。要是他们见你怠慢朝政,又想着要做什么开国功臣。那时还不是怂恿你阿父称帝。别看现在你阿父无称帝之心,若是被那些个贪心的大臣给说动了。你阿父一旦下了决心,那便是板上钉钉,铁定了。以其那时被逼禅位,不如趁现在你阿父还无称帝之心,自愿禅让。可博得千古美名。更能叫你阿父欢喜。”

    刘辩被何某说得越是觉得该禅位于吕布。这皇帝实在做得累,而且还很危险。搞不好小命不保,前者那个董贼就是先兆。

    于是刘辩便决定禅位与吕布。但是却和何某提出一个要求,要一个免死金牌。那才是最最最有保障的。

    既然刘辩愿意禅位。何某便纠结张玄、严忠等人准备次日早朝商议这事。

    皇帝要禅位乃是天下最大的事。张玄、严忠二人不敢怠慢,分头行事。一边将消息透漏给赵云。叫这个护京大帅做好万全准备。因为吕布不再洛阳,要洛阳安定就全靠赵云了。而后便纠结王朗、华歆等一推拥护吕布的大臣,暗中商议好如何与反对的大臣争辩。

    次日。刘辩不等别人催请,自己便早早的起床去上早朝。

    大臣们见皇帝今日早早的自己来上早朝,纷纷侧目道奇。不想刘辩上朝第一件事,便叫大臣们惊乱不已。

    只见刘辩端坐于皇位上。对群臣说道:“自古帝王,虽号称相变,爵等不同。至乎褒崇元勋,建立功德,光启氏姓,延于子孙。庶姓之与亲,岂有殊焉。今朕以不德,继序弘业,遭率土分崩,禺凶纵毒。天幸垂怜,得武王庇佑,捍朕于艰难,获保宗庙。华夏遗民,含气之伦,莫不蒙焉。故而今朕欲禅位与武王吕。众卿以为如何?”

    刘辩这话一出,殿下哗然。王允、杨彪等人纷纷劝说不可。只是这事太后在背后教唆,刘辩也想通这皇帝要是自己没本事,那是坐不久滴。不如聪明点。来个禅位,保得美名,又可以换个免死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