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罗成本身就有提拔武官之权,但为了表示正统还是得要罗艺来才行。哪怕罗艺本身不在顾,也想着将权力交给罗成,罗成也不能如此放荡。
李靖此刻倒是没有表现得太过激动,他依旧毕恭毕敬的行礼道:“太子厚恩,末将难以为报,纵是刀山火海,亦在所不辞。”
听得这番话,罗成终究是有些诧异,毕竟他知道李靖本就是有些高傲的人,此刻竟然如此诚恳的说出这番话,着实是让人意想不到。
但罗成很快释然,时间冉冉过去数年,李靖又不是个小孩,当然会有所成长。如果他依旧和此前一般顽固的话,那就是罗成太过高看他了。
说完这些,罗成又道:“听闻扶桑君王乃是女子,着实是令人惊奇。如今这扶桑君臣关押在何处,药师且虽孤同往一观。”
虽然李靖对推古天皇等人早已不陌生,但此刻罗成发话,他当然没有拒绝,点了点头便跟在罗成身后,这也是他的功勋之一。
罗成对于这推古天皇确实有些好奇,因为这女人不只是扶桑的第一位女王,更是东亚的第一位女王,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在此之前,华夏虽然也有女子为尊的事情,可真正的君王只有一个,那就是后来的武曌了。但如今大唐变成了大夏,也不知道她还能不能出来。
罗成没有考虑那么多,按如今的形势发展下去,大夏必然会蒸蒸日上。就算武曌正常出生又能怎么样,天下已经不是此前的天下,大势岂是轻易就能逆转的?
看着推古天皇,罗成显得很淡然,确实是个娇艳女子。但其眼底冷意却不敢表现出来,足见其城府极深,也难怪能够坐到这个位置上。
但让罗成哭笑不得的是,这女人竟然想要诱惑他,难不成她觉得自己有着玄幻小说中魔教妖女的媚功吗,这当然对罗成都是没有用的。
反倒是罗成突然开启王霸,那恐怖精绝的气势爆发开来,别说推古天皇了,连李靖都懵了一下。这便是罗成,这便是天下第一人吗?
此刻的推古天皇俯伏在地,大气都不敢喘,她总算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何等危险的存在了。可笑自己竟然还想要用美色诱惑,当真是令人好笑。
wxi7
第696章 巡察地方(第一更,求订阅)()
论功行赏,自是常事。
此番李靖推平扶桑,也算是立下不小功劳,罗成当然不会亏待了他。
在勉励过后,罗成便是亲自上书为李靖请功,随后于朝堂之中为其封赏。哪怕是罗艺也对其表现得甚为欣赏,颇觉满意。
毕竟李靖如今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便有如此之能,日后多加历练,定然能够镇守一方。随着大夏日渐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样越来越大。
哪怕罗成采取众多举措,得到了不少可用之人,但对于天下而言,显然还是未达到满足的。尤其是如今天下稍安,地方更需妥善安排。
……
在隋唐之际,天下名望最盛的,莫过于七宗五姓。
其分别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而此前被罗成击败的李渊,便属于陇西李氏。
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在隋唐时期,这些世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们频繁的活跃在政堂之上,强盛者甚至出了几十个宰相。
唐朝的宰相薛元超就曾经将未能取七宗五姓族中女子为妻,作为自己生平三大憾事之一。由此就能看出这些家族的莫大影响力。
就是当初李渊能够稳住天下,也是借助了世家的力量。但如今罗成燕云起兵,并未倚仗世家之力,也就没有多少忌惮了。
自夏京而出,便是靠近河北之地了,这五姓七宗大多都于此界。毕竟河北富庶,天下皆知其名,这些家族扎根于此也是能够理解的。
如果真要评出如今七宗五姓声望最盛者,武艺是这博陵崔氏了。历史上李世民让人编辑氏族志,主官便是将这博陵崔氏放在第一位,让李世民勃然大怒。
虽然这无法直接的体现博陵崔氏的影响力,却也可见一斑了。毕竟能让人将之排在皇家之前,这样的声望哪怕李世民也为之忌惮。
正因为这个缘故,罗成此行的第一目的地,便是在这博陵。他想要看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博陵崔氏,如今究竟是何等模样?
对于罗成循序渐进的新政而言,这些世家大族都是莫大的阻力。若是他们存心阻碍,最起码在地方很难实行下去,寻常人如何能够对抗这等庞然大物?
就如此前科举募集的三百士子,他们或许是正直之士。可在面对世家时,也只能选择隐忍乃至于屈服,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推翻时间的能力。
想要真正遏制世家的势头,也只有罗成亲自走一遭了。展现出皇家的威严,包括当今的心意,若是还不知死活胆敢忤逆,下场自知。
天下如此之大,罗成想要全部走遍当然是不可能。耗费精力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没有那么多时间,路上就得花费数载,别说其他的了。
但所谓的七宗五姓,罗成是不准备放过的,想要打压世族,自然要从其领头的开始。如果这些尖端战力依旧肆无忌惮,下面的世家如何会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
因此罗成确定将博陵崔氏作为第一敲打目标,此番出行他也没有大张声势,只带了个姚平,加上五十名骁龙军战士。
有罗成亲自出场,这些世家还真能反了天不成,无需千军万马,罗成一人足抵万军。而且他也并非真的打算用兵马横推过去,杀伐太多终究不是好事。
此番巡察,为的便是试探这些世家,若是他们能为朝廷所用自然无妨。如果他们当真别有用心,罗成自也不会手下留情。
也就是说,罗成其实准备用微服私访的路子,先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作为。自大夏建立以来,罗成还未曾真正接触过这些世家呢。
……
大夏承始二年。
冬去春至,暖意渐来。
在博陵崔氏祖宅之中,一众崔氏名宿聚集于此。
当今的崔氏族长名为崔民干,其曾祖为北魏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崔孝芬。祖父崔宣猷,亦为隋朝大将军,出身可以说十分显赫。
此刻崔民干坐于首座,其身旁的中年男子名为崔民寿,其父崔仲方,乃是隋朝大将军、民部尚书,同样也是出身不凡之辈。
毫无疑问,此刻崔氏便是以这二人为首,崔民干目光扫过,神色显得有几分凝重,他朗声道:“如今朝廷以科举为制,于我等并无半分便宜,且多有掣肘。”
“吾等世族传承,乃以入仕为主,若是连在朝中为官的都没有,恐怕长此以往,我博陵崔氏多年积累的名望就要毁于一旦了。”崔民干怅然说道。
众人默然,他们当然知道崔民干所言皆是实话,可是现在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在朝廷权势之前,区区一个世家的力量还是微不足道的。
哪怕他们在天下确实是有着相当影响力,但真想要以此为根基造反起事的话,无异于自寻死路,他们可没有傻到这等程度。
见众人缄默不语,崔民寿干咳两声,正色点头,说道:“道贞所言不差,如今我崔氏的处境岌岌可危,若是不做出应对,恐怕倾覆不晚。”
听得崔民寿之言,众人又是无奈,如果此事当真有那么容易解决,就无需召集商议了。此刻的族议,便是关系到博陵崔氏日后存亡。
有人出言问道:“如今我崔氏处境实在不妙,不知不齐公可有何对策。若是他老人家不愿出手,我等如何能够应对得了如今局势?”
不齐乃是崔仲方之子,其人虽然已经垂垂老矣,却还没有驾鹤西去。算得上是博陵崔氏最为年长,且威望最为高卓之辈了。
现今众人并无对策,便是想起了崔仲方,向崔民寿询问。这也算是他们的一根救命稻草了,若是无人出面的话,他们只能先静观其变了。
崔民寿微微点头,说道:“吾父年纪已长,且同当今并无交际,哪怕出面又能怎么样,毕竟罗氏……此事还得靠吾等解决才行。”
虽然崔民寿只说了半句话,但众人却都明白他的意思。和其他人相比,罗家实在是太过微不足道了,根本就没有世家背景,如何就能走到至尊之位呢?
这是崔家此前没有考虑到的,若是他们早知道罗家如此生猛,恐怕早就做好了安排。不说如今能够蒸蒸日上,最起码也能保全家族。
第697章 诗会募才(第二更,求订阅)()
但等后面罗氏兴起,哪怕崔氏想要去投资也来不及了。
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来得合适?
若是崔氏此前便同罗家有了来往,何至于现在处境这般尴尬?
但众人依旧没有私心,便是问道:“若是不齐公不愿出面,可有何提点之言,最起码稍缓我崔氏如今困境,亦为不差。”
崔民寿捋了捋胡须,微微点头道:“若说这个,吾父倒是曾有所言。既然如今朝廷喜用科举,那我等便招募天下贤才,亦为我崔氏助力。”
大家都是聪明人,一听也都明白了,无非是用权财笼络他人。在双方建立联系的同时,也让他人为崔氏所用,双方各有所得。
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法,毕竟这样也不会对崔氏造成多大影响。而只要上了崔氏的船,再想要离开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便在众人沉吟思索的同时,一个约摸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环顾身侧,拱手说道:“启禀父亲,若真以此策,孩儿倒是有个想法。”
这青年名为崔敦礼,乃是崔民寿之子,自幼十分聪慧。听得崔敦礼所言,崔民寿亦是恍然问道:“元礼你有何言,但说无妨。”
崔敦礼轻轻点头,说道:“既我崔氏要招募贤才,不如就在这博陵之中,开设论才之会,让河北群英齐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