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相国说的对。但是寡人在想,既然夷吾已经当上了晋国的国君,里克作为臣子就应该听从国君的命令,总不能把国君架空吧,更不能让国君说话不算话吧!不然晋国到底谁是国君呢?”
“嘿嘿,君上是在用秦国的思维来思考晋国的事情了吧。”百里奚笑道,“如果里克能够像君上这样想问题,晋国的国君早就应该是晋公诡诸指定的君位继承人奚齐了,还能轮到夷吾。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夷吾已经当上了国君,肯定也不会愿意接受里克的摆布。如此一来,君臣之间矛盾越来越深,互相之间灭掉对方势在必行。”
过去秦公任好一直都在想着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经过今天百里奚这样一分析,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晋国的事情远比他想像的要复杂的多了,“哎………,看来寡人把晋国的事情想得简单了,就是不知道这二人之间谁取胜的把握性更大一些?”
这一次,百里奚没有给他肯定的回答,“谁输谁赢,这就要看天数了。但是不管是谁输谁赢,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那就是经此一劫,秦国要想得到晋国的河西之地是没有可能了。”
“为什么?”
“假如是晋公夷吾胜了,他已经因为河西之地已经遭到了晋国大臣们的反对,并引起动荡,为了国内的稳定,夷吾断然不会把河西之地交付给秦国。若是里克胜了,那秦国更不要想了,毕竟晋国能够打下河西之地,里克有很大的功劳,他能够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吗?所以说,不管是谁输谁赢,秦国要想得到河西之地都是枉然。”
百里奚的话说完了,秦公任好一屁股坐在榻上,喃喃的说道,“既然这样,当初还不如向晋国要三五座城池的好。”
贪心误事。
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
第247章 丕郑使秦(一)()
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丕郑父身上,暖洋洋的,他眯着眼睛坐在车上,带着由五辆车驾组成的队伍,一路西行,正向着西边的秦国而去。
虽然在晋国为官多年,但作为使臣,丕郑父还是第一次前往大河以西。
没来之前,丕郑父对大河以西是陌生的,总认为大河以西一定是黄沙遍地、草木枯萎,一派萧瑟的景象。不成想,当车驾驶过函谷关,来到关中这块土地上,他的印象一下子变了。
原来这里竟是如此的平坦、如此的丰茂;春天的暖阳照耀在关中平原广阔的大地上,和缓而滋润,他的右首是晋国河西之地,原野上碧绿碧绿的庄稼茁壮成长,勤劳的农夫正在田野里辛勤的劳作着。
他的左首,渭水静静的流过关中平原,安详而轻柔,滋润着关中大地。
此刻丕郑父的车驾正行驶在晋国的河西之地上。
“如此大好的土地,昏君竟然要把它划给秦国,简直是把晋国祖先的脸给丢尽了。”望着晋国的河西之地,丕郑父不仅骂道。不管他站在谁的立场上,但是作为晋国的子民,他绝对不希望河西之地划给秦国。
车夫不言语,只管驾车向前奔去,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丕郑父的心情,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想出去转转,这一转心情立即就会好起来。
天快黑的时候,丕郑父的车队来到了一座大山前。
“看见没,前面这座大山名叫骊山;我们的先君夫人就是这里人。”虽然没有来过关中,但是丕郑父知道在镐京东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骊山的大山;于是高兴的指着骊山对车夫说道。
车夫也是自己人,跟了丕郑父多少年,耳濡目染,多少也有些见解,一边赶车一边叹道:“如果没有这座大山,没有骊姬,我们晋国不知道要比今天好多少。”
如果没有骊姬入晋,今天的晋国一定会平平静静,一定不会有流血牺牲,不会有逃往,自己也不会前来秦国。
可惜啊!可惜,往事不堪回首。
可这个名叫骊姬的女子偏偏就在二十多年前被先国君掠进了晋国,结果就有了后来的这一切,而且时至今日这种遗患还没有过去。
车夫的勾起了丕郑父诸多的感慨。
走过前面的骊山,可就是秦国的地界了。
当丕郑父的车驾驶入秦国的地界时,他立即就有了与晋国不同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是发自肺腑的,是痛彻心扉的。
首先,他感受到的是秦国的道路比起晋国的河西之地来说,要宽敞平整的多了,而且道路两边树木葱翠,很显然这是秦国专门安排专人维护的结果。有了这样的道路,秦国运送兵马粮草、军队兵勇等等将会非常的方便,一日之内,秦军便可抵达河西之地,两日之内,秦军就能够出函谷关。
想着这些,丕郑父都觉着心里幕拧�
其次,丕郑父还能够感受的就是整个秦国人始终处在一种战斗的准备状态,除了田间劳作的百姓之外,每过一座城池,他都能够看到训练的将士。
最后就是秦人所持有的开放态度,所到之处,他能够见到的官吏对外来经商的、走亲访友的,还有前来秦国办理公务的,都持有一种积极乐观开放的态度。
“原以为秦国封闭而野蛮,今日一看根本就不是怎么回事,看来这个秦国不可小看啊!”望着秦国的一切,丕郑父不觉叹道。
“老爷,我听说秦国今天所有的功劳都是一个名叫百里奚的人到了秦国之后,才做出改变的。”车夫回答道,“我还听说,这个百里奚原来在咱们晋国待过,不知道当时我们晋国为何不用此人,最后竟然让他跑到秦国去了。”
车夫毕竟是下人,对于上层的事情不会有更多、更深、更细的了解。
对于百里奚这个人,丕郑父多少有所了解,当然了这些了解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因为,当百里奚在晋国的时候,他们这些官吏是不会与一个奴隶打交道的。
直到后来,百里奚在秦国当了相国之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晋国的奴隶中间还有这么一位能人。
“哎………,就算当时知道百里奚是个能人,晋国也不会用吧。”丕郑父心中暗自叹道,“当下的晋国那里还会用能臣呢?”
想着,叹着,车驾也在不断的向前走着。过了镐京、岐山城,秦都雍城也该到了。
黄昏时分,晋国使臣丕郑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秦都雍城。夕阳下的秦都雍城犹如一头巨兽虎视着东方。它的四周环绕着水面,水面宽阔、水流湍急,雍城的东南西北四周架着吊桥。
见惯了中原诸国就地建城的丕郑父,见到秦人在水上建城的时候,不是一般的吃惊,不由得就想多走走看看。于是他走下车,在手下的陪同下,来到雍城东门,沿着雍水河走了好长一段路。
“秦人智慧非同一般啦!”望着秦人这种特有的建城模式,丕郑父不由得叹道。
随后他指着护城河对手下说道:“有了这道护城河,不管是哪国的敌人来侵犯雍城,首先都必须突破面前的这条雍水河,这条河对于雍城的守护作用非同一般啊!我们中原这么多的国家,为何就想不出秦人这种建城的办法呢?”
“中原国家深受周礼影响,自然不敢越规矩半步,大概看不上秦人的这种筑城方式吧。”手下回答道。
“规矩太多,你说对了;我们这些中原国家就是因为规矩太多,才看不起后起之秀的秦国,时间长了秦国的实力就会让中原诸国意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狭隘。”不知怎么的,丕郑父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天色已晚,加之赶了好几天的路,进入雍城,说明完情况之后,丕郑父没有直接觐见秦公,而是先在驿馆住了下来。
外国使臣进城,不管是城门的守卫还是驿馆的官吏岂能不赶紧向朝廷禀报此事,这不丕郑父还没到多久,秦国相国百里奚就知道了晋国来使的情况。
“晋国的使臣来了?”百里奚稍作思考,决定进宫向国君禀明情况。
秦公任好已经回寝宫了,现在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太子罃、公子弘、还有女儿简璧(后称为怀赢)。闲暇之余,秦公任好也乐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毕竟作为国君他需要处理秦国那么多的事情;但是作为父亲,他还有教育子女的责任。于是已有闲暇,秦公任好就要和孩子们呆一会,给他们讲一讲为人处世的经验。
这不还没等他坐稳,内侍又来禀报说是相国百里奚求见。
“相国进宫了?”秦公任好立即警惕起来。
一般性事务,百里奚自己就处理了或会等到明天再向他禀报,既然百里奚能在朝会之后来求见自己看来又是紧要的事情。
秦公任好只好起身前往大郑宫。
第248章 丕郑使秦(二)()
自从继位秦国国君以来,秦公任好就养成了一种很好的习惯,那就是不在寝宫里处理国家事务。在这一点上秦公任好同他的父兄一样,国事、家事分的很清楚。
“相国此时来见寡人,定有要事,请讲。”见到百里奚,秦公任好说道。
“君上,晋国来使了。”
“晋国来使了?是何人来了?”听罢,秦公任好也有些吃惊,前几天刚说道晋国河西之地的事情,还没过几天,晋国的使臣就来了,看来晋国与秦国还是心有灵犀的吗?
“晋国的使臣是丕郑父,此人乃是里克多年的副手,也是诛杀晋国两位君位继承人的帮凶。”百里奚说道。
秦公任好明白百里奚话里的意思,晋国君臣失和,此时里克的人来秦国,说明了什么。
秦公任好的心中似乎有些明白了,稍稍思考之后问道:“以相国之见,该当如何?”
百里奚道:“以臣之见,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丕郑父是是代表晋国来的,还是代表里克来的,干什么来了,才好做决断。”
“相国所言甚是,那就麻烦你带上公子挚前往驿馆替寡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