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文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首"文革"-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Φ笨隙ǎ艿氖呛玫模杉ㄊ侵饕�2,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成绩更是主要的,这是一个总的估计,尽管1957年、1958年以后发生左的干扰,总的还是应该这样估计。

    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4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2页。

    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总的估计,则不是如此,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小平同志要求,在写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历史时要充分肯定成绩,同时也要讲到反右派斗争,大跃进、庐山会议的错误,这些事情写清楚了,再写左的思想的发展,以至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1这就是说,要追溯文化大革命错误的由来,就不能不讲到左的错误从1957年开始,当然作这种追溯,要注意不能把文化大革命以前的错误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等量齐观。从1957年开始的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左和极左不同,这是一。从1957年下半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这些年中左的错误有过比较显著的起伏,有过左的错误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和抑制的几段时间,如郑州会议以后1959年上半年的纠左,八字调整方针提出后1961、1962年的纠左和这之后三年的经济继续调整,这是二。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主编提出了文化大革命以前十年间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的论点,这个论点是根据历史决议的分析而得出的。书中把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1959年庐山会议以前八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2页。

    九个月的探索和1960年冬天以后五年调整的探索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列入这十年中党的指导思想发展的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趋向。不能忽视这个趋向。说这十年成绩是主要的,根本上即是就这个发展趋向而言的。

    除了上述这两点,我体会还有另外两点:一、文化大革命以前那些年的左的错误,虽然有几段时间受到一定的纠正,却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二、那些年的左虽然同文化大革命的极左,在程度和『性』质上有相当大的不同,但却构成这个期间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另一个发展趋向,左的错误趋向,它的发展导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这就是说,文化大革命同在它之前的左倾错误有联系。不能忽视这种联系。说左的错误二十年,根本上即是就这个历史联系而言的。

    所以,在追溯文化大革命的由来的时候,在提起人们注意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历史上左的错误延续的时间很长、造成的危害很大、遗留的影响很深的时候,就作出了左的错误二十年这个概括。

    四对左倾错误内容和后果的新概括怎样来概括左的错误的主要内容?历史决议对此作了详细的分析,也作了简洁的归结。小平同志的概括则更加扼要而鲜明。他概括为三句话: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这个论断是在历史决议中提出来的,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和概括过去的错误,则是对历史决议的发挥和发展。

    怎样来概括左的错误造成的后果?小平同志说:在这二十年中我们并不是什么好事都没有做,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比如搞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等。但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2这里既肯定了二十年中的许多工作和成就,这是不能否认的历史事实,又概括出了两个状态,这也是不能否认的历史事实。

    类似的意见,小平同志在别的谈话中多次讲过。如说:左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很慢。3从一九五七年起,我们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4总的来说,很长时间处于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9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4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5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

    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1。这些也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两本小册子中早已正式发表过的。

    以上所列都是对二十年说的。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情况,小平同志还说过:四人帮荒谬的理论导致中国处于贫困、停滞的状态。2人民心情沉闷,甚至可以说是在忧虑之中,整个社会处于停滞状态。3我在前一节和这一节里不惜篇幅,引用这么多处原话,是为了说明:这不是小平同志偶尔一次的说法,而是他十分确定的看法。

    这两个状态,反映到人民生活上,就是二十年间改善很少。这个意见,小平同志也多次讲过。如说: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因此,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当然,从1949年到1957年,即头八年,由于改革土地制度,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建设,人民生活的改善是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3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8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2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11页。

    明显的。小平同志强调的是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1,强调在这段时间里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2,强调虽然有一些地区的农民生活比较宽裕,但是多数地区的农民还处在贫困状态。当然,同旧中国相比,还是进步了。如果按照社会主义的标准来要求,这是很不够的。3一个政治局面的混『乱』状态,一个经济发展的缓慢状态,一个人民生活的贫困状态,这几个状态的尖锐概括,是令人痛心的概括,也是发人深省的概括。

    五用什么做参照来衡量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对政治局面的混『乱』状态这个概括,该怎么看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政治局面的混『乱』状态达到极点,这想必是大家都同意的看法。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情况,该怎么看?我看,拿反右倾运动来说,党内从中央到基层,那么多干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理,许多政治是非搞『乱』了,党内政治生活搞『乱』了,不能不说是某种混『乱』状态吧。再拿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来说,那么多党外党内知识分子受到不公正的政治批判和处理,说是某种混『乱』状态也不算过分吧。当然,这时的情况同文化大革命时政治局面的混『乱』状态,不可等量齐观,但终归是在政治生活中搞得相当混『乱』,而且正是这时的政治混『乱』,积累起来,发展下去,导致文化大革命中达到极端的政治局面的混『乱』状态,这是历史的事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