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川军血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川军血歌- 第8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我当然知道,所以才要王博士你帮忙啊!”

    路远信心满满,哈哈大笑道:“博士你放心,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做,咱们就一定会成功的——说不定能赶上给这批重伤员救命都有可能!”

第1174章 青霉素的诞生过程() 
听到路远的话,毛英徐云王麻杆牛疙瘩等人兴奋的不能自抑,因为他们觉得,陈二狗子等重伤员,就要有救了!

    可王博士藤田一郎等人却是不住的苦笑摇头,他们不是不相信路远没这能力,只是……他们是真的绝对无法相信路远。

    这,怎么看着,都像是一场儿戏。

    但是,路远已经立即行动了起来。

    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不是在儿戏,自己是认真的!

    “苏岩,邹先生他们你先接待一下,了解一下他们的特长,然后分配给岗位,务必人尽其能!”

    先是将邹乐平等人的事情交代给苏岩去办,路远这才吩咐牛疙瘩,去周围百姓家中收集橘子皮,或者各种瓜果壳,越多越好,最好是那种保存的不好表面已经长了青色霉菌的,一定要小心不要破坏霉菌,全部带回来。

    同时,徐云那边的实验室准备也要加快,并让王博士去现场监督,能改进的全部按照王博士的要求去做。

    众人各自忙碌,唯有藤田一郎和李会长等人看着路远兴奋的背影暗自叹气,心说团长这次,只怕是要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了。

    药品,可不是一般人都能玩得转的,他们也觉不相信路远能玩得转。

    可他们根本不知道,路远所做的,根本就是在几十年后普遍运用的东西!

    青霉素是抗生素,对于控制感染和伤口炎症引起的并发症,有奇效。

    其实在此时,青霉素已经被发现了,只不过还根本没有用于临床使用而已。

    说起青霉素,其实还和一位极其有名的政治人物颇有源源,那就是将会在一年之后成为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有关!

    事情还得从19世纪末说起。

    话说,有一位苏格兰的一位贫苦农民,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心地异常善良乐于助人。

    有一天他正在田里干活,突然听到附近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不小心陷进泥潭之中,眼看稀泥已快淹没到他的胸口,弗莱明毫不犹豫地跳进泥潭,奋力救起那个男孩。

    正在这时,一位贵族驾着马车赶了过来,正焦急地寻找他走失的儿子,而这位农夫所救下的就是这位贵族的儿子。

    看到浑身泥泞但安然无恙的儿子,这位贵族十分激动,提出重金酬谢这位救命恩人。

    而这农民当然选择婉拒,高风亮节。

    正在彼此推让之际,农民的儿子跑来找他的父亲,贵族便道:“既然你救了我儿子一条性命,而又不肯接受我的重金答谢,那么就让我资助您的儿子,让他上学,接受正规教育……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农民答应了。

    于是,这段故事里便出现了两位在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

    第一位就是丘吉尔,也就是那位贪玩差点被淹死的顽皮小男孩。

    而另外一位,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就是他发现了青霉素,从而将之运用到临床医学当中,挽救了无数因为伤口发炎引起并发症而死去的人。

    其实青霉素的发现,也和很多药品一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那是在一九二八年九月的下午,弗莱明教授和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培养了一些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是一种引起传染性皮肤病和脓肿的常见细菌,跟引起伤口发炎的细菌差不多。

    1928年9月的下午,弗莱明和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培养了一些葡萄球菌。这是一种引起传染性皮肤病和脓肿的常见细菌。

    偶然的机会他这个培养皿中原本生长着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却变成了青色的霉菌。

    因此,弗莱明心中暗想,一定是葡萄球菌受到了污染。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凡是培养物与青色霉菌接触的地方,黄色的葡萄球菌正在变得半透明,最后完全裂解了,培养皿中显现出干干净净的一圈。

    毫无疑问,青色霉菌消灭了它接触到的葡萄球菌。

    这种不知名的青霉菌居然对葡萄球菌有如此强烈的抑制和裂解作用,要知道葡萄球菌是极其重要的人类致病细菌,因此,这一发现就非同寻常了。

    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促使弗莱明立刻意识到可能出现了某种了不起的东西。他要知道这种神秘的具有如此效力的霉菌究竟是什么。

    他迅速地从培养皿中刮出一点霉菌,小心地放在显微镜下。透过厚厚的镜片,他终于发现那种能使葡萄球菌逐渐溶解死亡的菌种是青霉菌。

    随后,他把剩下的霉菌放在一个装满培养基的罐子里继续观察。几天后,这种特异青霉菌长成了菌落,培养汤呈淡黄色。

    他又惊讶地发现,不仅这种青霉菌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而且就连黄色的培养汤也有较好的杀菌能力,于是他推论,真正的杀菌物质一定是青霉菌生长过程的代谢物,他称之为青霉素。

    一九二九年,弗莱明发表了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却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要不然,在一九二九年,青霉素这种强效抗生素就已经问世了。

    时光转眼就来到了一九四一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无数的伤员因为伤口感染而没有强效抗菌药物而死去,德国化学家钱恩终于注意到了弗莱明发表于十几年前的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并投入巨资开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最后在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手中,得到了关键性的突破!

    青霉素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的,主要是青霉素的产量太低,每个立方厘米只能够获得三四十个单位,想要量产的话,这是远远不够的!

    一天,弗洛里下班后在实验室大门外的街上散步,见路边水果店里摆满了西瓜,就想买几只西瓜回去犒赏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的同事。

    这家店里的西瓜看样子都很好,弗洛里弯下腰,伸出食指敲敲这只,敲敲那只,然后随手抱起几只,交了钱后刚要走,忽然瞥见柜台上放着一只被挤破了的西瓜。

    这只西瓜虽然比别的西瓜要大一些,但有几处瓜皮已经溃烂了,上面长了一层绿色的霉斑。

    弗洛里盯着这只烂瓜看了好久,发现这绿色的霉斑和青霉素很像,于是就将这只西瓜抱了回去。

第1175章 那些被遗忘的辉煌和骄傲() 
弗洛里盯着这只烂瓜看了好久,发现这绿色的霉斑和青霉素很像,于是就将这只西瓜抱了回去。

    弗洛里捧着这只烂西瓜回到实验室后,立即从瓜上取下一点绿霉,开始培养菌种。

    不久,实验结果出来了,让弗洛里兴奋的是,从烂西瓜里得到的青霉素,竟从每立方厘米四十个单位一下子猛增到两百个单位。

    青霉素终于可以开始量产了,一种强效抗生素,就此诞生了!

    从这些可以看出,青霉素的发现到诞生,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巧合。

    有时候路远也会想,是不是老天爷都不忍看到那么多的英勇的伤兵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痛苦死去的惨状吧。

    其实,想要生产青霉素的念头,在路远的心头已经形成老长一段时间了。

    只可惜,就算他知道青霉素的诞生过程,也绝对没办法自己去生产青霉素,并且达到能用到伤员们身上的程度。

    药品的诞生,涉及的知识可是方方面面的,比如病理学,微生物学,等等……

    而路远,仅仅是从那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而已,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做出引导性的方向,而实践方面的工作,却必须由医药方面的专家来进行。

    否则,就算他知道青霉素的效果和诞生过程,也绝对无法将青霉素生产出来。

    幸好,王博士这个医药博士来了,而且带来了医药研究方面的全套设备!

    有了这些先决条件,路远有绝对的把握,将青霉素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时间,从两三年后的二战战场,提前现在的木马县来!

    当然了,现在想要立即大规模的生产并应用,依旧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青霉素从被发现到使用,足足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可见难度有多大。

    不过,先提纯出一些来,试试看能不能控制住陈二狗子等重伤员的伤情,积累一下经验,为以后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做准备,却是切实可行的!

    当然,这些东西,路远是绝不会如实说出来的,他直接将之推脱到弗莱明教授的身上,说几年前看到当年弗莱明教授发表的论文,觉得切实可行。

    正好王博士是医药博士,现在那些重伤员除了等死已经没有别的方法,所以姑且一试!

    “团长,你说的是真的吗?这样意义重大的新型药品论文,我居然会没注意到?”

    听完王博士跟在路远的身后皱眉道:“一九二八年就发现了青霉素,并且知道它的巨大意义,那么一定会有大量的顶尖医药专家对之进行了研究,可这么多年依旧没有取得相关的进展,靠我和我的两名助手,恐怕也难以取得成功……”

    在二人的身后,还跟着两名二三十岁的男子,是王博士的学生,也是他的助手。

    两名助手闻言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王博士的看法,不时旁敲侧击的提醒路远别太过乐观了。

    “博士,你一定要有信心!”

    路远回头看了王博士和他的两名助手一眼,语重心长的道:“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青霉素的确是英国人发现的,你们担心医药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顶端的英国佬美国佬德国佬都不能研究成功,你们恐怕也不行,是吗?”

    王博士等人不说话,但其意不言自明。

    虽然王博士的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