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命之孝敬宪皇后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命之孝敬宪皇后重生-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淑芸松了口气,总算是生下来了,自己也能回去歇着了,遂道:“好,这里的所有奴才都有赏,等会让太医进去给贵妃和小阿哥都看看,你们需得用心照顾贵妃和小阿哥才是……”
  话还没说完,产房门重又打开冲出了一个嬷嬷,见到淑芸立时跪下:“皇后娘娘,贵妃娘娘生的小阿哥没了。”
  《
  br》  产房中也是一阵慌乱,里面的奴才都怕牵连到自己身上,霎时都有些惊惶,直到被一个嬷嬷喝止。期间年氏因着生产一天太累脱力昏迷,身边那样嘈杂也没有清醒。
  淑芸皱眉道:“好了,本宫知道了,小阿哥的后事你们先用心办理,贵妃娘娘也要用心照顾才是,万不可马虎大意。”又转头对身后跟着的小太监道:“去养心殿向皇上禀报一声。”
  晚间时淑芸听说皇上去了翊坤宫控望年氏,年氏醒来哭得不能自己,皇上赐了今天殇了的小阿哥名字——福沛,不多时就回了养心殿,只嘱咐要好好办理小阿哥的身后事。
  这次年氏生子即殇让雍正看到自己子嗣单薄,甚而一个女儿都没有,因此动了收养的心思。大清的公主和亲蒙古是惯例,这几年西北一直不太平,以后蒙古那边也少不了一仗,嫁个公主过去拉拢分化蒙古诸部就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亲生女儿就只好收养几个了。
  没几天,宫里多了三位格格,分别是废太子允礽第六女、怡亲王允祥第四女和皇上十六弟允禄第一女,这三位格格进宫后就放在了淑芸名下作为皇后养女住过了公主所,宫里也算是多了点人气。
  淑芸日常时也叫那三位格格过来说说话,关心关心入了宫中生活可有什么不适,这本就是该她这个嫡额娘做的。这三位格格前世时也是入宫中抚养的,只是那时淑芸已是心如死灰,和她们接触不多,只是按惯例照顾。现在既然这三位格格要远抚蒙古,和淑芸弘晖弘时他们也没什么冲突,淑芸也不介意对她们多花些心思,这对弘晖也是有帮助的。
  年氏听说后本来也是想要一个女儿放在名下,那样自己也就算儿女双全了,正好旺旺气运,还是被皇上给拒绝了。既是要外嫁的公主,身份自然就不能低了,放在皇后名下以后就是名正言顺的和硕公主,实在是再合适不过。加上年氏夭了三个孩子,在雍正心里她和宋氏都是属于不能旺儿女的,放个公主过去也还真说不好会不会再出什么事。
  年氏这次生子伤了身体孩子又夭了很受了打击,一直在自己宫中静养不曾出门,对福惠的照顾更是丝毫不敢放松,也就少了和齐妃的争锋,整个后宫依然是齐妃李氏那里风头最旺。
  淑芸和弘晖对李氏想要让雍正改变对西方科技看法一直是观望中,有时还会推把手帮一下。这就导致李氏越发得宠,所有的西洋物品她那里一定不缺,连很多西洋书籍也有,皇上也喜欢那些,宫中进来的泊来品
  越来越多。
  弘晖看着他的皇阿玛日渐对西洋物品和绘画有兴趣,几乎忍不住就要去进言学习西方的火器操练之法了,还是被淑芸给拦了下来,直让他再看看。
  李若薇这段日子慢慢的开始信心倍增,雍正对她提议的一些西方的知识和物品都很有兴趣,自身也懂得不少,弘昀也慢慢在他面前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几个阿哥的见识。她相信,假以时日,她一定能让雍正接受她的劝导了解到大清的落后,弘昀一定能出头。
  谁说古人犹其是清朝人都很保守了,雍正对这些东西接受的不就挺快,西洋绘画、服饰,他都挺感兴趣的。看来这穿越还是有优势的,自己肯定就是主角,她就不相信那些穿越女能做到的没道理自己做不到。至于皇后,就是再重生了也不是自己的对手。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李若薇想象的好的方向发展着,没想到有一天,淑芸和弘晖却听说了雍正斥责弘昀不思专心功读圣贤之书,却玩物丧志专攻奇技淫巧之术。进了后宫又看到齐妃还在摆弄那些西洋物事,斥责齐妃带累弘昀不走正道,把齐妃也斥了一通。
  当时事情发生时弘晖不在,是弘时在那里,他来了承乾宫后细细向自己额娘和哥哥说了事情的经过。
  他和弘昀都在工部办差,是以玻璃大批产出去卖的事二人都知道,因着二人各自的原因也都知道是谁提供了玻璃的制法。那日去见皇上,是因为工部这段日子制出的玻璃虽多,可京中差不多买得起的人家都买了,现下收益已是大不如前,想要询问能不能向京中之外的其他地方卖些出去。
  弘时只是单纯询问能否借皇家的名义向其他地方卖,弘昀却是提出他懂得钟表、怀表甚至香水等一些西洋物品的制法,他可以想办法让工部再做这些,到时收益也会更好。
  当时皇上正看着一本折子,听到弘昀的提议立时就摔了手里的折子训了他,说他堂堂一个皇子阿哥居然去学些匠人才学的下九流东西,不务正业。随后发生的事就是淑芸他们知道的这些了。
  弘晖和淑芸百思不得其解,这么点事皇上不应该发这么大脾气才是,弘昀的建议虽有些有失身份但也是条解决眼下国库紧缺的生财之道。肯定是还有他们不知道的事发生,弘昀只是正好撞在了这个当口上,但也应和他说的这些有关才是。
  几日后弘晖给淑芸解开了疑惑,起因是福建省福安县的官员上折禁教。因为福建临海,当地外
  来的洋人很多,来传教的教士也不少,势力也很大,甚至当地传教士已经嚣张到揽讼的地步,于是福建省总督上奏要求禁教。
  这件事朝中又和圣祖朝时西方教庭的礼仪之争联系到了一起,认为这是洋人在教唆百姓只认教庭不认朝庭父母祖宗,且对大清怀有不臣之心。
  雍正当时在朝上就说道:这些传教士就是想让大清人人信教,然后以教皇为尊,以备将来有一日那些洋人从海上过来,沿海都是他们的教徒,借机夺取大清基业,让大清无以守疆。
  这件事使得皇上对那些洋人格外厌恶,弘昀还把心思放在了那些物事上,正引得皇上不喜才被训斥。
  弘晖听了这些也有些泄气,他本来看皇阿玛对西方物事的兴趣,想着要再接受其他也该不难,自己一直想着的事也用了用武之地。没想偏偏这时出了这种事,皇阿玛只会对这些外来的洋人更加谨慎,海禁也会更严,实在是不利于学到那些洋人的火器之术和其他方面。
  作者有话要说:在明朝至康熙早年时期,传教士基本的倾向是入境随俗。而到了康熙晚年至雍正时期,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反对教徒从事任何在地的活动,比如不准祭孔祭祖之类,并且引发极端事态(也不知道他们打哪来的自信)。这就是康熙晚年的礼仪之争,也是康雍禁教的根本原因。
  事件的导火索是雍正元年,福建省福安县官员上折禁教。因为福建临海,当地传教士已经嚣张到揽讼的地步(清末民初的电视电影总看过吧!就是洋鬼子犯事,传教士在里头当中人)


☆、争锋

  这件事的后续发展一如淑芸知道的那般;雍正下令全国禁教,最后在那些传教士的奔走下将传教士的活动范围收拢后限定于京城和广州,将各地的教堂改为了义学。
  弘晖在知道了结果后显得很是沮丧,难道大清的一切就不能早点改变吗?皇阿玛不是也很能接受那些洋人的东西吗,怎么现在就如此彻底的驱逐传教士还禁闭口岸。恐怕现在的大清没有人比自己要更恨那些刺探大清的洋人派来的传教士,但就现实情况来说;只有他们才有一些大清所需要的技术,还得用得到他们才是。
  淑芸看弘晖几次来她这请安时都有些沮丧;不禁一笑,这孩子怎么又钻牛角尖了呢?他的身份和齐妃的身份可完全不一样;用的手段自然也是不同的。
  淑芸慢慢的引导着弘晖:“弘晖,其实齐妃也是个聪明人呢。”看着弘晖不赞同的表情又道:“你应该也看出这个齐妃有问题了,她懂得一些东西和你看到的后世有关不是吗;我们都能看出这个齐妃的不对,难道你皇阿玛就看不出吗?”
  弘晖还是没能明白:“皇额娘,这些又和她喜欢西洋事物有什么关系,还有,既然皇阿玛看出了这个齐妃有问题,为什么还会留着她?”
  “弘晖,你好好想想,齐妃很多时候实际上是想引着你皇阿玛去了解那些洋人的,这和你的想法不是不谋而合吗?我说她聪明,就是聪明在这里,她可没有一下就把手伸到朝上去,而是从这些后宫里能做到的入手。要不是这次正好碰上洋人揽讼甚至扯上先皇礼仪之争的事,她会成功也未可知。弘晖你得知道你皇阿玛的底线才是。”
  看着弘晖若有所思的表情,淑芸又补充道:“后宫不得干政,你皇阿玛和先帝都很忌讳这个。齐妃她身在后宫,要想让你皇阿玛了解洋人然后达到她的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那些常用的洋人物品开始,难道她一个后宫女人还能直接对你皇阿玛上书借鉴那些洋人的火器,不说你皇阿玛会不会同意,那可都是前朝的事了。”
  弘晖猛然明白了:“皇额娘,你的意思是说,儿子身在朝中,和齐妃的身份不同,有机会向皇阿玛谏言是不是?”
  淑芸不禁叹弘晖压力太重,自己一个人背负的过多,才会这样急燥:“弘晖,你怎么还是没看明白,这不是上一道奏折就能解决的事。大清从女真部落太祖起兵以来一向以八旗为根本,而八旗的根本就是骑射,老祖宗的东西哪有那么容易说变就变的。可是你皇阿玛和皇玛法也不
  是不用火器,只是不以那些为主罢了。你要是真想改变,大可以慢慢来,但却不能一时大动。”
  弘晖好像才第次了解了自己这个一直身在后院中的皇额娘,她居然懂得这么多,要不是自己有那些年看来的见闻,恐怕远不如皇额娘有见识,自己还是得好好学学这些基本的处事和知识才行,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