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听信妲己之言,就下令传旨,把杜元铣枭首示众,以戒妖言。商容大惊,急忙上前劝谏求情,纣王不从,令送商容出宫。商容不得已,只得离开。
纣王这一道旨意,惹怒了一位臣子,正是上大夫梅伯。梅伯见杜太师绑缚而来,向前询问,得知了原因后,下令左右不得动手,便与商容径进内庭。梅伯得知杜太师的罪名竟然是妖言惑众,便与纣王争辩。纣王听了妲己之言,先入为主,纵然梅伯说得天花乱坠,也于事无补,反而罢去梅伯官职。
梅伯大怒,当场便大骂纣王,纣王恼羞成怒,令左右用金瓜击顶,打杀梅伯。妲己见这些臣子一个个悍不畏死,便上前献上砲烙之刑,要以梅伯为例,杀鸡骇猴。首相商容观纣王无道,任信妲己,竟然仿夏桀旧例造砲烙,顿时心如死灰,便向纣王告老还乡。
等到砲烙刑具完成,纣王设朝,当众将梅伯绑缚在铜柱之上,那铜柱内烈火雄雄,将铜柱烧的通红,梅伯大叫一声,立即气绝,不一时化为灰烬。
纣王见众臣脸色发白,只道吓住了百官,哈哈大笑,高兴的带着妲己离去。两班文武观见梅伯如此惨死,人人心灰意冷。
纣王回宫之后,继续与妲己作乐,通宵乐声不息。姜皇后尚未寝,只听乐声聒噪,从宫女处知道乃是纣王妲己夜宴,便乘辇往寿仙宫而去。
姜后来到寿仙宫,径直上座,正眼也不瞧出迎并侍立一旁的妲己一眼,纣王令献上歌舞,姜后也不理睬。
纣王见姜后面色不豫,忙问姜后,可是身体不适。姜皇后见纣王仍然关心自己,心中欣慰,跪奏道:妾闻人君有道,贱货而贵德,去谗而远色。今陛下荒淫酒色,穷奢极欲,听谗信佞,残杀忠良实乃倾家丧国之兆也。妾愿陛下改过弗吝,立纲持纪,日勤政事,庶几天心可回,百姓可安,天下可望太平矣。则妾不胜幸甚!天下幸甚!”姜皇后奏罢,辞谢毕,上辇还宫。
纣王已是酒醉,听姜皇后一番言语,十分恼怒,但是姜后乃纣王元配,其父乃东伯侯姜桓楚,镇于东鲁,雄兵百万,麾下大将千员;长兄姜文焕又勇贯三军,力敌万夫,纣王也不敢随便处置她。
妲己知道姜后不除,自己寝食难安,便暗中与费仲等人商议,要想个办法一劳永逸,除掉姜后。
那费仲有一家将,名叫姜环,身长丈四,膀阔三停,十分勇猛。妲己便施法迷了姜环的神智,令他依计行事。
这天,纣王在寿仙宫闲居无事,妲己主动请求纣王上朝。纣王大喜,只觉得妲己深明大义,自然想在百官面前夸耀一番。
次日,纣王一早就往大殿行来,路过分宫楼时,旁边跳出一人,身高丈四,头带扎巾,手执宝剑,行如虎狼,大喝一声:“昏君无道,荒淫酒色,给我纳命来。”纣王本来就是有名的武勇之人,身边侍卫又多,有惊无险,将刺客拿下。
纣王大怒,令费仲审问刺客,不用加刑,就招出了一切。费仲前来启奏纣王,竟然说出一桩惊天的谋逆案来。
费仲道:“剌客姓姜名环,乃东伯侯姜桓楚家将,奉中宫姜皇后懿旨,行剌陛下,意在侵夺天位,立太子殷郊为天子。幸宗社有灵,皇天后土庇佑,陛下洪福齐天,逆谋败露,随即就擒。”
纣王听了,竟然是妻子联合,想要篡位,顿时心如死灰,便传令西宫黄贵妃前去审问姜后。
黄妃领了圣旨,只好前来审问姜后,姜皇后连连喊冤,“我姜氏乃姜桓楚之女,父镇东鲁,乃二百镇诸侯之首,官居极品,位压三公,身为国戚,女为中宫,又在四大诸侯之上。况我生子殷郊,已正东宫,圣上万岁后,我子承嗣大位,便是太后之尊。我虽系女流,未必痴愚至此。”
纣王等黄妃复命,听了转述姜后的话,也暗自寻思,其中是否有甚蹊跷,妲己见纣王动摇,急忙上前,竭力劝说纣王动刑。纣王心智被迷,三言两语下,便下了决心,命黄妃再去审问,如若不招,便要剜目。
姜后凛然不屈,先被剜去一目,依然不愿屈打成招,妲己又献计,用铜斗一只,内放炭火烧红,如不肯招,砲烙姜后二手。姜后心如铁石,意似坚钢,岂肯认此诬陷屈情。姜后两手被按在铜斗上,只烙的筋断皮焦,骨枯烟臭。十指连心,昏死在地。
那东宫太子殷郊年方十四,二殿下殷洪年方十二弟兄,在东宫得知姜后遭刑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来到西宫。只见母亲浑身血染,两手枯焦,臭不可闻,近前抱着姜皇后大哭。
这时,忽然一阵清风吹来,那姜后顿时不见,两位殿下急怒攻心,殷郊见西宫门上挂一口宝剑,便上前取剑在手,把姜环一剑砍为两段,血溅满地。又要杀妲己以报母仇。黄妃急忙命人将他拦下,埋怨道:“你这孩子,姜环被杀,死无对证,你怎么与你父亲分说?如今我这里也不安全,你速去杨妃处暂时躲上几天再说。”
那大将晁田、晁雷在黄妃处见了这些变故,目瞪口呆,急忙跑去禀报纣王。纣王大怒,着晁田、晁雷取龙凤剑,去取两殿下首级,以正国法。
晁田、晁雷领了剑令,来到西宫,却被告知殿下不在。二人又去东宫,也不见人,前往杨妃处,被杨妃一通大骂,灰溜溜的走了。
殷郊,殷洪等晁田二人离开后,往外就走,两班文武俱不曾散朝,听了殿下之言,得知纣王杀妻斩子,无不悲愤,当时就有方相方弼二人分开众人,背负两位殿下殿下,反出朝歌,径出南门去了。
身在须弥山之中的准提一直留心着朝歌的动静,妲己的这些行为自然是没能逃过他的法眼。想想自己当初还曾劝过妲己不要如此陷害忠良,没想到妲己还是走上了这条路。准提摇了摇头叹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姬昌被囚羑里
更新时间:2009…12…28 14:53:18 本章字数:1742
四人出了朝歌,方氏兄弟将身上银钱全部交给殷郊殷洪,便分头而行,有方氏兄弟引开追兵视线,两位殿下也安全了许多。
殷郊与殷洪两人分头而行,一往东鲁,一往南都。两人心中气闷,两股怨气冲天而起。
虽然有方氏兄弟为二人引开了部分追兵,但是纣王也知道,一旦二人走脱,必然引来诸侯反商,所以派出了几万人马,捉拿二人。
两位殿下从小锦衣玉食,哪里受过这种苦,一天下来也走不了多远,很快就被追兵赶上。那雷开,殷破败分别抓住了殷郊、殷洪,返回朝歌。
纣王得到消息,直接下令斩首示众,文武百官上前护住二人,无奈费仲得了纣王和妲己的旨意,命兵士将百官拉开,就要问斩。百官失声痛苦,哀声震天。
且说那太华山支霄洞赤精子,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正好往朝歌经过。两位殿下顶上怨气冲天。二人往下看时,见午门杀气连绵,愁云卷结。二人早知其意。广成子道:“道兄,成汤王气将终,西岐圣主已出。你看那一簇众生之内,绑缚二人,红气冲霄,命不该绝。何不救他一救。你带他一个,我带他一个回山,久后助申公豹成功,东进五关,也是一举两得。”
赤精子曰:“此言有理,不可迟误。”广成子唤过黄巾力士,驾起神风,只见播土扬尘,飞沙走石,地暗天昏,一声响喨,如崩开华岳,折倒泰山,吓得围宿三军,执刀士卒,监斩殷破败用衣掩面,抱头鼠窜;及至风息无声,二位殿下不知何往,踪迹全无。吓得殷破败魂不附体,异事非常。百官喜不自胜,叹曰:“天下亡衔冤之子,地不绝成汤之脉。”百官俱有喜色。
首相商容为了劝谏纣王,不惜一死相劝,奈何纣王不听,商容不忍眼见成汤江山就此断送,只好头装大殿支柱而亡。
纣王对商容的以死劝谏无动于衷,反而将商容的尸骨曝露荒郊,这让群臣十分的心寒,而那姜皇后也没多久就应伤重而亡了。
第二日,早朝之时费仲又上奏纣王,将四镇大诸侯诓进都城,斩草除根,让那八百镇诸侯群龙无首,自然不敢猖獗。纣王闻言大悦,暗发诏旨四道,诏姜桓楚、鄂崇禹、姬昌、崇侯虎四人进朝歌。
单说姬昌曾习得后天八卦,能卜算凶吉。接了圣旨之后,唤来长子伯邑考,告知自己有七年大难,分付他不可擅自更改国政,切不可差人迎接。
西伯一路行来,夜住晓行,路过燕山,遇到大雨,众人进入林中暂避。忽然一声雷响,霹雳交加。须臾云散雨收,日色当空。忽然听得古墓旁边,像一孩子哭泣声响。众人向前一看,果是个孩子。
众人将这孩子抱来,递与姬昌,姬昌有二十四妃,九十九子,便将他收作义子,正成百子之兆。往前不久,遇见一道人,丰姿清秀,相貌稀奇,道家风味异常,宽袍大袖,那道人有飘然出世之表,正是终南山玉柱洞炼气士云中子。方才雨过雷鸣,乃是将星出现之兆。云中子此来,正是为了寻访将星。
姬昌听罢,命左右抱过此子付与道人。云中子便要收小孩为徒,又怕日后不便相认,就将小孩取名雷震子。别了云中子,姬昌一路进五关,过渑池县,渡黄河,过孟津,来到朝歌。
次日上朝,纣王便下令斩杀四镇诸侯,崇侯虎有费仲等人说情,姬昌有黄飞虎并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伯夷、叔齐等人求情,被纣王放过,可怜那鄂崇禹被枭首,姜桓楚被巨钉钉其手足,乱刀碎剁,名曰醢尸。
这时有大臣上奏,收二臣之尸,并放姬昌归国。费仲与姬昌有仇,一心要置姬昌与死地,现在既然不能杀了他,也不能让他好过,便奏道:“姬昌外若忠诚,内怀奸诈,以利口而惑众臣。面是心非,终非良善。恐放姬昌归国,反构东鲁姜文焕、南都鄂顺兴兵扰敌天下,军有持戈之苦,将有披甲之艰,百姓惊慌,都城扰攘,诚所谓纵龙入海,放虎归山,必生后悔。”
纣王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