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少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末少帅-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辛思彝ァC挥屑彝ゾ鸵馕蹲琶挥惺裁唇谌眨裁挥惺裁醇倨冢绽镆惶斓酵淼纳峡窝埃淇炭喑潭热貌田傻热硕颊嗖灰选2田赡茉�12岁考中秀才,除了聪慧意外,也是寒窗苦读得来的,但是这些少年的刻苦程度比之他当年还要疯狂几分。
  如果说石禄钢铁厂和其他一些重工业是孙复的两年来的工业上巨大收获,数万强军是他的立身保障,那么这一千多的少年就可以说是他的未来柱梁的一部分。
  一千多名少年中只有百来人是女孩,大多在完成了基础学业以后就进入了医学堂。而男孩的选择就多了些,在完成基础学业以后,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意向进入技工学堂、医学堂,或者是更高级的中学堂准备留学国外。不过,这些经历了太多苦难的少年,比旁人更明白手里有枪的意义,所以他们中更多的选择了当兵。为此孙复特意在朱晟负责的军校下面,组建了一支少年部队,朱晟在负责哪些回炉的中低级军官的同时,更大的精力都付诸于这支三百来人的少年部队。
  眼前的少年都是从技工学堂和少年部队里抽出来的年龄稍长的一群,因为时间太短,他们大多都没有毕业,不过孙复的根基太浅,也只能忍痛把他们拉出来了。
  越来越多的武器来源无法解释,孙复已经开始无法掩饰这些东西了,一些枪炮还好说,但是数十门的大炮无论孙复怎么解释都无法说明这些东西的来源。德国向世界各地出口的火炮肯定都是有记录的,向中国出口的火炮更是有记录可查。更别说那些连德国都没换装完的毛瑟98式步枪了,数万支长枪如果无法解释来源,德国佬知道后肯定会来找事的。
  解决这些问题,孙复必须有一家足够神秘、隐蔽还有强大的兵工厂,而这家兵工厂肯定不能技术超过这个时代太多,不然万一在各国密探的关注下露馅了,麻烦就更大了。既要隐蔽,又要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还有不被外人探到内情,孙复很容易的就想到了鹅凰嶂这个地方。地势险要不说,又属有山区,还靠近高州,孙复势力可及之处,最重要的是孙复已经在那里经营了近三年,对周围的地形情况最是熟悉,而且那里正是孙复换装前后不久占下的,解释起来也就顺利多了。
  从孙复准备组建医疗队下乡以后,就一直记挂着这件事,让浮山岭的基地打造一套枪炮生产线,秘密的向鹅凰嶂转移,准备在鹅凰嶂建起一座规模庞大的大型兵工厂,作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武器供应地。如果有必要,孙复会把那里建成一座山城,立于山尖的城池,增加制药厂来生产一些不可露于人前的药物。
  除了眼前的这些孙家收养的少年,孙复不准备在哪里驻守任何部队。地势险要的鹅凰嶂,只有修建几个坚固堡垒,有着足够的弹药,在没有轰炸机的时代,普通的大炮根本无法攻击到那里,除非是那些战列舰装备的巨型大炮。可惜就算是有人把那么重的炮运到陆地,也无法保证能够攻陷那里,而且还要保证在孙复无法驰援的时间段内完成,这基本是没有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使用轻型火炮,根本不能损坏堡垒丝毫,更不要说堡垒里要配备的火炮的反击了。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击败的,孙复十分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问题,所有在这些少年中间没有安插其他人,免得闹起纠葛,至于这些人的忠诚,孙复不能完全保证,但是却可以肯定里面的八成以上都是忠于孙家的,这就已经足够了。绝对忠诚的人掌管着最机密和紧要的位置,其他的地方就是出些乱子,也不足以影响全局。
  当然怀疑这些少年的忠诚,只是个人出于谨慎的臆测,孙复还是很相信他们的忠诚的。
  不说孙家给了他们一条新生的路,但是孙复和孙虎每个一段时间都去学堂探望,几乎叫得出来每一个人的名字,就足以感动大部分人。在这些少年心里,孙复就是兄长,孙虎就如同父亲,是最亲密的人,已经逐渐顶替了他们记忆里那些失去的父兄。可以说,除了凤凰卫队,就是这些少年最是疯狂的崇拜孙复,比之山子营的少年还要疯狂几分。
  站立在队伍的最前沿的,孙复没有像一个长官或者贵族一样严肃,而是以一个兄长和长辈的身份说“看到你们能够站在这里,我很高兴,也很遗憾。我高兴的是,你们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受人欺凌的瘦弱少年,都已经成为了英俊魁梧的少年郎。”
  每个少年的嘴角都挂起了一丝欣然,比起当年的日子,现在的生活简直是神仙也比不了的,天天有肉,顿顿管饱,刚来的时候,不少人都吃的泪流满脸,甚至有人说这是断头饭的标准。
  “但是,我不得不打断你们的学业,提前把你们从学堂里带了出来。这次可能会要你们长久的待在与外界隔绝的地方,许多年都无法和外界接触,我唯一可以保证的是,十年以后,你们就会带着荣誉回归,我和父亲都会亲自接你们的。”
  十年的时间并不短,人生又能有几个呢?以现在的人均寿命不过33岁,当然这是因为婴儿和孕妇的死亡率太高的原因。如果不计算那些还没来得及看到世界的孩子,人均寿命也不会高于五十,也就是一个人只能有五个十年。如果把现在的十年消耗掉,那么他们就失去了最有价值的十年,相当于人生中五分之一的时间,代价不可谓不大。孙复虽然知道这样对他们不公平,但是现在和春秋战国一样,同属于大争之世,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又有谁的青春是不可以牺牲的呢?
  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现在的选择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也许他们根本就没得选择。坚毅的眼神透露着坚定和果决,没有一个人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满,孙家对他们的恩情足以让他们死不旋踵,一个十年有算的了什么呢?
  只有经历过那些痛苦和侮辱的人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孙家的恩情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从饥寒交迫的街头屋檐下,到洁白干净的温床;从猪狗一样乞讨的生活,到有尊严有亲情的学堂时光;从朝不保夕的迷茫,到理想和现实结合的幸福生活。每个人都已经很满意了,就算是此刻死了,他们也能笑着面对。
  不管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只有孙复最是了解这些人真正的用途,就是给那些揣测自己武器来源的人再添一瓶墨汁,把水再搅浑些。为此孙复把这个兵工厂的字号都准备好了,“零号基地”。零本就是虚无和空的意思,在孙复心里这个基地就是空的,没必要存在的,只是一个拿出来当帽子用的假货。可惜未来谁都无法预料,谁都不知道这个基地会变成什么样子,它会带给人以怎样的遐想。


 二十二章 惊喜

  皓月当空,繁星点缀着夜幕。
  俯视着感恩这座不大的城池,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一处院子里亮如白昼。
  几盏电灯出现在这个院子里,在这个入夜即黑的时代,明显有些不同,可见这家非富即贵。实际上这里确实不是一般人的府邸,而是孙复手下大将陈从义的家宅。
  虽然这里只是感恩县的一座普通府邸,并不算太奢华,而且看起来也不是什么新房,和城中的其他地方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占地面积却是感恩县城屈指可数的。
  感恩县早已不是两年前的不足万人的小县城了,四周散居的居民随着感恩县的不断繁华开始汇聚到这座小城里。本地虽然还没有正规的县令,不过得到郑规特许的官员一直在不断的扩大城池,现在感恩县城已经容纳了三万多人,县城也正规了许多,各种机构逐渐不全,再不是当年那个一口气就能跑到头的小镇子的形象。无论是新来的居民还是老居民,有了钱以后就开始翻新房屋,让感恩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三万的人口当然不全是感恩县的居民,不少都是从高州移民来的人,不然以感恩县全县只有不到五万人的人口数量,再过十年也无法让感恩县城达到现在的规模。城池大了,原本贫贱的低价也涨了上去,就像陈府这样的大宅子,占地七八亩但是地价都要上千银元,算是房屋及家具物件,没有五千银元根本就拿不下来。如果是寸地寸金的上海租界,这个价格自是不奇怪,但是这里是地广人稀的琼州岛,地处偏远,不是谁都能向陈进身一样经营几代,家资百万的,五千银元足以让很多富户倾家荡产。
  能够挣下这座宅院,倒不是陈从义有什么家资。实际上就是因为身无分文,陈从义才会在原来的感恩陈府做一个卖命的护卫,后来陈府又被孙复给抄了个底朝天,没留下一两银子,可以说陈从义结婚时,绝对是‘裸婚’。不过孙复看在陈从义的能力上,不忍心陈从义婚后家无居所,就拿着陈进身的一处别院做了恩情,送给了陈从义,才算让他成了有房一族。
  月前获得的中校的职位没有带给陈从义丝毫的喜悦,反而更增添了他的几分忧郁。如果但按照军衔的比较,他已经算是山子营的核心人物;比他军衔高一级的只有四个少将、一个大校和几个上校而已,和他平级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但是对于陈从义来说,他宁愿只做一个实职少校营长,也不愿意像现在这样,就连挂职在模板旅的炮营营长职位都被手下的学生顶了。
  在院子里已经转悠了一个下午,本来军衔已经到手大半个月了,就算是有什么纠结也该消散了。可是陈从义刚刚得到了消息,德鲁去了高州一趟获得了扩军成营的特许,这本在陈从义的意料之中,依他中校营长的身份,黎族营一直缺员下去肯定不成。让陈从义没有想到的是,孙复竟然要在黎族中招收四个团的的山地兵,虽然是武装警察部队,但是除了火炮以为,其他的装备和正规军一点都没有区别。
  而且,据陈从义所知,武警部队的一个团足足有1500人以上,四个团就是6000人,这个数字足以扩建一个混成旅了。按照山地旅现在的规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