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湖广同年的子侄,去年新帝登位开恩科,他也来到京城准备参加考试,不过可能是因为水士不服,到京城就病了一场,也就没办法参加考试。病愈后,他有拿着我那位同年的信件到我府上,和他交谈过后,觉得为人学识都非常不错,去年的恩科没赶上,因为准备参加明年的会试所以也就没有回乡了。
当时我让他借住在我府上,不过他觉得长期借居不便,所以自己在京郊的潭柘寺和几个待考的书生租了一个小院,靠着给人抄写贴补渡日。前几天的休沐日,我在书店偶遇到给他书店送书,方想起这个同年的子侄,如海如果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先生,不妨让他教上一年。”
林海听到姚沛这样说,也有点心动,进了户部以后自己每天要忙的事也多,确实不能保证每天都有时间来指导儿子的学业,有一个专人教导当然会更好。再说,如果真的不行也关系不大,就只教一年,总好过儿子每天一个人在家学习,更重要的一点,还有自己在旁边看着,如是便对姚沛说:“表兄,是否方便让我先见一见人,再决定是否可行?”
“理应如此,那你什么时候方便,我让下人通知他一声?”
“明天放衙以后如何?”
“如此我让人通知他明天下午到你府上拜见。”
“多谢表兄费心了!”
“你我亲戚之间,何须如此?再说,我也是看我这个同年子侄,学识为人尚佳,帮一帮他罢了。”
林海回到府里后,就和林睿说起这件事,“暂时找不到好的先生,现在有这样一个举人来教导你一段时间,睿儿,你觉得如何?”
“明天我和您一起见见这个先生吧。”
“你见见也好,必竟是要教导你的。”
第二天下午,林海父子就见到了姚沛介绍过来的这个先生,有举人功名的钟文宁。
“学生见过林侍郎!”
“钟公子不用多礼!”
钟文宁跟着小厮来到林家的外书房,见到林海后忙行礼问安。上次姚翰林遇到他的时候,就和他提过他有一个表弟想给自己儿子请个先生,姚翰林当时就将自己这个表弟,也就是户部新的左侍郎林大人家的情况和他大概说了一遍。如果他有意的话,姚翰林他就帮着问一下,如果林家同意,到时会派小厮来通知他。
不说自己现在银钱上确实有困难,就是从林海本人来说,年纪轻轻就取得探花郎的功名,刚四十出头,就已达到正三品,在盐政这一位置做了十多年,最后还能平安请辞,回到京城后即出任户部左侍郎一职,绝对是一个能吏。
自己要参加明年的会试,如果万幸得中的话,能多些人脉总是好事,自己不想借住在姚家,并不是做人迂腐,实在长期借住在别人家多有不便,如果能留在林府,不光解决了自己目前的实际困难,如果自己有学业的困难,想请教林大人应该也会不吝赐教。
林海父子看到钟文宁穿着一身浅灰色书生长袍,衣服虽然半旧不新的,不过洗得很干净,人看着也很精神。
相互见礼坐定,寒暄了几句后,林海便问道:“钟公子,是准备明年参加会试?”
“是,学生有意参加明春的会试。”
“如此,到明春将有一年时间,姚翰林应该同钟公子说过小儿的情况,不知钟公子是否有意来敝府教导小儿?”
“多谢林大人给学生这个机会,学生一定尽心教导令公子!”
林海和钟文宁又聊了小半个时辰,方端茶送客,等钟文宁离开后,林海对自家儿子示意的点了点头, “怎么样?”
“还行吧,不过这么短时间能看什么?反正也就到今年底的事,虽然他是要等到明年参加会试,不过怎么也要提前几个月做准备吧,他总不会因为要教我,就耽误他自己的大考吧?”
林海点点头,“是这个道理。不过反正你现在年龄还小,先生的事可以慢慢来,不用着急。等到你参加院试以后,如果能取得前几名,到时再正式的拜先生反而更好些,我们想找好的先生,那些收徒的人,也希望能找到各方面条件上佳的学生来教导,这些也才能更好的成就他的盛名,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这是自然,如果自己教导的学生参加科举,能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是进士及弟,这对于一个先生来说,确实能成就他的盛名,同时也是极风光的事。”
林海父子回到后院不过片刻,林黛玉就拿着一张请柬过来。
☆、57第五十六章
林睿一看到黛玉手中拿着张请柬进来;就笑说道:“又是外祖母家有谁要过生日;还是又要请姐姐去赏什么花?”
林海一听到儿子这样说;也不由发笑,就林海自己听黛玉说起的;贾家就派人来了几次;薛宝钗生日贾家那边派人来请黛玉过去,没过几天,又说什么杜鹃花开了,请黛玉去赏花。就前几天,宁府那边又送贴子过来;这个月的初九是贾敬的生日;希望林家去赴宴的;贾敬的生日林家接到贴子后,林海知道后也只是提前让管事送了一份礼过去,没有派人去赴宴。这贾家三不五时的大宴小宴的,难怪林睿一看到请柬这样说。
“黛玉,不会真的是你外祖母那边吧?”
林黛玉笑得有点无奈,“这张请柬到不是,是礼部尚书徐大人府上的,徐夫人这个月的二十日将会办一场赏花宴,尚书大人长房的嫡次媳,是大表嫂的堂妹,所以姚表嫂也帮我拿了张贴子,就是我们林家与尚书府没什么来往,爹,我能去吗?。”
“姐姐刚才那样,我还以为又是外祖母家有什么宴请的?”
“今天你们没过来的时候,外祖母那边也打发人过来了,让我二月十二日这天到荣国府,说帮我过生日。”
林海、林睿二人一听林黛玉这样说,才知道刚才为什么林妹妹这么无奈了。这父兄都在身边,生日不在自己家,哪有跑去别人家过的道理?
林海提议说,“徐夫人的赏花宴你好好准备一下,秋先生去扬州以前,一直在京城,京城这边有些什么规矩,你可以多多请教秋先生,宴会那天,和你姚表嫂一起去。至于生日那天,黛玉不妨在自家设个小宴,请一些小姑娘来还贺贺?”
林黛玉摇摇说:“还是算了,这里也不是扬州,除了外祖家几个表姐妹,我现在也没认识什么人,下次再说吧!再有,如果请了三春姐妹,二舅舅家的宝玉表哥一向没什么忌讳,肯定要跟着一起过来,到时又要让弟弟花费时间陪着他,不好!”
再说了,如果是我生日请她们过来,她们【怎么也【炫】要准备【书】一份礼【物。据我这几次看到的,外祖母家的几个表姐妹,日常手上并不宽泛,要请她们的话,不如平日里找个理由反而更好。
“姐姐,你天天在府里呆着也无聊,请几个来热闹一下也好,我也不是马上就要参加考试,姐姐的生日也让我歇一天呗!”
“黛玉,你自己考虑一下要不要请。生日那天爹爹没时间给陪你,明天我休沐,不如去踏青,当作提前给过生日,好不好?不过这个时节去郊外,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绿色?”
一听说可以明天可以去踏青,黛玉眼睛都亮了几分,“真的吗?那我现在去安排,看不到也没关系。”
“好了,别着急,又不走远,就去郊外,稍准备一点吃食就好。有一件事要和你说,后天府里要来一个人,是睿睿的先生,钟先生,黛玉你给安排一下住处,还有准备一份表礼。”
“爹,这个钟先生,是像方师傅一样,全家一起过来,还是只他一个人 ?'…'”
“他是来京城应考的举人,不会拖家带口的,最多身边跟一个书童。黛玉,方便安排吗?”
“如果是他一个人,旭堂兄的旁边,就有一个小小的院子,爹,您看就安排在旭堂兄旁边可以吗?”
“行,你看着办。”
“是,父亲,女儿先告退!”
林睿一等林黛玉退出去,就抢着问,“刚才姐拿过来的徐府的请柬有什么特别,我你爹好像很意外的样子?”
林海点点头说:“我确实有些意外,礼部尚书徐大人的夫人,比较喜好热闹,徐大人的仕途又一直很稳定,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的赏花宴,参加的人多是一些书香世家或者文官家族的夫人小姐。这么多年下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名气,俨然成了一场相亲宴。
现在徐家每年两次的赏花宴,都成了一种身份的认同,颇有些一贴难求的架式。家里有准备要相看的姑娘,家里的女性长辈就会带过去参加这个赏花宴,因为有很多的夫人太太在那里想看媳妇。两家结亲,先要看双方家庭情况,男孩因为经常出门,女方那边很容易知道,但大户人家的闺阁小姐,都轻易出不得门,男方家人想了解就只能靠人去打听一二,而这种赏花宴就提供了面对面了解的机会。”
“哦,我知道,这就是在现代的集体相亲,不过就是少了相亲的男人。不过,爹,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还有黛玉的年龄现在是不是太小了,才10岁多点?”
“我为什么不能知道,男人有时也很八卦的。还有黛玉目前是小了点,不过也不算特别小了,在这个年代女孩都订亲比较早,一般十三、四岁差不多也该订亲了。就是不忙着订亲,黛玉一个姑娘家也没什么机会出门,现在难得你姚家表嫂一番好意,到时会亲自带她去,去玩玩多认识些人也好呀,再有我们林家刚到京城,黛玉如果没有人带着她,她很难打入京城这个社交圈的。
女人也就是未出嫁前在娘家才能过得自在,她们相互之间也会经常举办一些小型的宴席,一是为了玩乐,二也会趁此机会,多认识一些同龄的闰蜜朋友,拓展她们相互之间交际圈,以后嫁人了,也可帮扶自己的夫君,夫人外交什么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
“难怪以前贾敏会经常说,她在娘家做姑娘的时候,经常参加一些赏花会、赛诗会什么的。大概是这些大家的姑娘小姐,除了去寺庙上上香,平日里也不方便出去玩,所以就只能同龄的朋友之间相互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