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以为他的差事忙到这份上已经是极致了,但是他错了。没有最忙只有更忙。
这一天雍正又把工部尚书拎到了乾清宫。
很快工部尚书就愣在乾清宫了,皇帝要让他修书。
“朕这些日子看了不少书,以前历代留下来的各种书籍朕都大致看了看,很多技艺方面的东西都已经残缺不全了,真想让你负责把和工艺有关的东西都记录下来整理出来,分门别类编成书,传之后世。”雍正说的十分轻巧。他已经想明白了,他的确得发展教育,但是不能仅仅是发展科举这一方面,还得包括各种技艺方面的。咸安宫官学已经被他拿来做试点了,他觉得这样做应该是十分正确的,而且婉宁也很支持他这么做。
可是工部尚书都将近五十岁的年纪听到雍正的话却差点哭出来,他已经很忙很忙了,现在又要让他编书,还不如直接把他贬去当泥瓦匠呢。
雍正看工部尚书这么大年纪差点哭出来也知道的确有点难,编书是十分耗费心神的事情。但是他实在没办法跟自己说这事不重要,可以不做。工部尚书虽然文采不是最好的,但是他对于各种技艺都有了解,让他做主编是最最合适的。满朝文武里,没有别人更适合做这个的主编了。
雍正招招手把工部尚书招到跟前:“朕并不是要为难你,朕相信你能做好,你又这个能力。”雍正的语气十分和蔼,但是却不容置疑:“工部的事情现在没人比你更加熟悉,你这些日子看了不少书朕知道。”雍正说着拍了拍工部尚书的肩膀:“这一点朕十分满意,这般年纪你能主动去求索,朕很欣赏。这些日子看了这么多书,跟下面人交流了这么多,难道你就不想把前人没有编成书的那些技艺都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么?想想从古至今多少神乎其神的技艺都没能流传下来你不心痛么?”
“臣万分心痛。”工部尚书抽抽鼻子,他还真心痛。这些日子他忙得脚不沾地,看了很多书,和工匠交流了很多很多,每一次说道什么东西以前有现在却造不出来,他就很心痛。痛着痛着就麻木了,他就想着已经失传了没办法。但是雍正现在这么一说,他还真有一种想把现在能记录下来的东西都记录下来的冲动,这样以后能少失传些东西吧。
“以后工部编的书,都由你来统筹,你就是主编。至于其中各种技艺,若是谁家的独门技艺,你要让人记录清楚,出自谁家某人之手。这些愿意把自家秘技拿出来编入书中的人,你要把他们的名字报上来,朕要赏这些人。要让以后的人都记住他们的名字。参与编写的人员,朕也要让他们的名字都留在书上。”雍正说着又拍拍工部尚书的肩膀:“不光他们,你也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字。”雍正相信,青史留名的诱惑没有几个人能够无视掉。
“朕就跟你说这么多,但凡是和工部的工作范围有关的东西,你都可以安排人着手编写,但是要系统,不能乱七八糟。至于书中文字不在乎文采好坏,关键是要记述清楚,不可出现歧义。”雍正说着指了指一边小几上摆着的一盘点心:“朕知道你今天忙了大半天了,饭都没吃好。用点点心垫垫吧,朕还有好多事要安排你做呢。”
工部尚书接过吴书来递给他的点心,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谁说他们皇帝光会使唤人的,他们皇帝明明也很关心人的。皇帝这么关心他,他回去说什么也要把皇帝安排的差事办好了。先把章程列出来呈给皇帝看,然后调些笔帖式出来去那些工匠脑子里抠出来各种技艺,再整理下来。要是碰上谁想守着自家的独门技艺说什么也不愿意说出来,那他也得好好想办法给哄出来,当然不会少了这些人的好处。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第三更了,八过还没完,还有……看文的妹子给个评论呗~~
第118章 雍正是个狐狸
工部尚书走了;很快就轮到兵部了。不过不是编书;是安排演习。
虽说现在边疆的情形都不错;但是雍正一点都不愿意放松,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安宁是暂时的。他知道大清还有很多硬仗要打。所以他得抓紧。该演练的都得演练起来。鉴于现在权利在他手里安稳的不能再安稳了,雍正很快就把除了丰台大营之外的健锐营、神机营等各个军营抽出来五百人;到离京城一百里的地方对战演戏。当然了,这种演习不会有人员伤亡。
兵部尚书郁闷的差点吐血,一开始皇帝让他们弄什么新式的作战工具,现在又让他们去演习,还得把倒腾出来的作战工具拿去实验,顺带着还得对战的漂亮。不能胡乱比划。为此皇帝往各个军营派了一个负责记录的笔帖式去,只负责记录将军的军事部署以及演习发展情况等等。
演习结束分出胜负还不算完,还得写总结。然后各个军营的统领把自己的兵各自带回去;有伤的养伤,没伤的继续训练。三个月以后再来一次演习。不过下次演习的时候是不是还和上次一样和之前对战的兵营做对手就不一定了。于是乎,将军士兵们都忙开了。以来要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训练,还要研究各种战术,比如神机营碰上了健锐营要怎么样,碰上了绿营又要如何,碰上了火器营又要怎么办。这各个军营都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谁也不能守着一成不变的战术。而下次演习到底会和哪个兵营做对手,却是着实没法预测。各个军营只好加紧训练,把其他的军营都研究一遍,虽说雍正不会让人给他们提供各个军营的所有情况,但是大概资料还是会让人提供的。兵部忙开了,从士兵到将领没人闲着。
兵部动开了户部怎么可能还闲着。并不需要的粮草,户部要负责筹运。在这些活动中,户部和兵部在不断的磨合着,虽然在朝堂上会经常吵吵架斗斗嘴皮子,但是雍正发现渐渐的,这两个部门比以前有默契了,户部筹运粮草的工作效率比以前高了。但是户部的工作到这里并没结束。统计工作做完以后,雍正很快又给户部安排了新工作。
户部管的就是天下民生,而民自然是以食为天的。所以这解决粮食问题的重任就得交给户部了。无论什么时候,天时都是人力没法控制的,但是虽然人力没法控制,人却可以培育出来更加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作物。而现在雍正给户部安排的差事就是培育新品种。培育各种耐寒耐旱抗涝的作物,还得想法子提高粮食产量。存量多了,即使碰上了灾害也不用怕了。民心稳了天下就稳了。
户部一干人等想哭,但是能不干么?之前他们做统计工作的时候,在边上看着皇帝让工部和兵部搞创新的时候,还在心底偷偷乐呵呢。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他们了。其实他们早就应该想到不是么,现在的皇帝是不会让任何部门没差事做的。不过他们相信,安排完了他们户部,皇帝还会安排其他几个部门的,他们不会孤独的。既然大家都一样,都要忙得脚不沾地,都要创新,那他们就不用抱怨什么了,也不用抱怨什么了,反正大家都一样。到时候要是挨批大家一块挨批。反正皇帝不会把大家都斩了。
而且最重要的事,这些差事,皇帝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虽然规定每隔几天都要汇报,虽然每天都要记录,虽然明确他们要搞创新,虽然明确他们两年之内必须有成果,一年之内必须让他看见准确的研究方向,但是皇帝并没有明确说到底要多大的成果。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好好干,然后就像工部在全国各地搜罗能工巧匠似的在全国各地搜罗搜索有经验的老农,然后去和钦天监配合配合,在去工部挖几个对他们研究有帮助的能人异士,相信一年之内还是能找到方向的。
户部尚书和户部侍郎等人拿定主意就开始写章程拟折子准备下次呈给皇帝,等皇帝朱批通过,他们就可以实施了。
果然不出户部等人所料,很快雍正就把刑部吏部礼部也都拎到乾清宫去安排工作了。不过和户部、兵部、工部的创新工作相比,礼部吏部和刑部的工作看起来似乎要容易些。但是礼部、吏部和刑部的人从乾清宫出来的时候,一个个却都是哭丧着脸。
礼部尚书等人觉得自己很苦逼啊,他们宁愿去搞点创新神马的,可是现在皇帝给安排的是什么任务?以前他们负责的事各国使节还有蒙古各旗等等往来的事务,可是现在呢?皇帝让他们好好和各国洋人打交道,然后好好哄着骗着,一定要从他们嘴里逃出来关于他们国家真是的情况?真是的,一伙不开化的夷人罢了。礼部尚书想哭啊,他刚刚和皇帝说话的时候,才流露出来一点看不起洋人的意思,就被皇帝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说他没见识鼠目寸光,还说他不踏实。骂完又是一顿数落,吓得他差点丢了魂,皇帝那么凶,他当时以为皇帝要把他吃了呢。再也不敢乱说什么了。现在他还是好好的带着手下办差去吧。
至于刑部,也挺苦逼的。他们得去把几十年之内的案子都翻腾出来。皇帝说了,他对现在的“康乾盛世”十分不满意。别的不说,看刑部里有多少积压的各种案子吧。还有曾经的那些文字狱,该平反的也都得平反,还有曾经被冤枉的官员百姓等等,该平凡平反给慰问慰问。得让官员和百姓知道,大清律是十分有用的,不是摆设!光弄以前的案子还不成,刑部官员还得把大清律再多翻腾翻腾,顺便结合一下历代律法,有不足的地方上折子,他得修改一下不足的地方。当然了,雍正给刑部派了两个主事人过去负责这事情,就是三阿哥和四阿哥。这两人历练的不错,现在可以解除一下刑部的事情了。
至于吏部,应该说是最轻松的一个部门,但是也是最得罪人的一个部门。他们不用创新,但是得弄个考核机制出来,以后官员每年都要考核,不合格的要惩罚滴。雍正给了他们半年时间,他们得弄一个最合理的考核机制出来。然后以后刑部还得负责推荐人才。
吏部尚书脸色比乌云还黑,想哭又哭不出来,能怎么办呢?现在,还是擦亮他的眼睛带着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