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苏俄并未向华夏正式派遣“外交人员”,在华夏的还是沙俄时期的驻华全权代表库达摄夫,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西伯利亚问题,首先要想办法同华夏联合政府“建立联系”才行。
    库达摄夫已经同塔基杨娜女大公和围绕在她身边的保皇党取得了联系,正遵照女大公的命令,在华夏政府没有取消他的公使待遇之前,尽最大的努力“抹黑”苏俄。
    可惜取得的效果并不“显着”。
    在华夏政府看来,甭管沙俄还是苏俄,都是老毛子。老毛子是什么样?凡是经历过庚子之乱,江东六十四屯和海兰泡的华夏人,全都一清二楚。
    苏俄要求谈判一事,华夏政府没有一口拒绝,展长青亲自接待了苏俄的外交人民委员,“谈判与否,并非一人能做决定,需递交国会。”
    在华夏国会“商讨”是否谈判,以及该提出什么条件时,华夏军队继续在西伯利亚大步推进。
    有了北六省军队和西北大兵们打下的基础,后续部队只需要扛着界碑继续行军。对这些兵哥来说,唯一要面对的困难不是俄国军队的抵抗,而是对西伯利亚气候的不适应。
    北六省和西北大兵已经“锻炼”出来了,晋军和冀军还需要继续努力。
    此时,远在欧洲的楼少帅也遇上了一些“麻烦”。
    联军的春季攻势已经开始,海上一切顺利,陆上战场却接连受挫,尤其东线停战之后,德军可以大量抽调东线部队到西线作战,在联军对德军发起进攻的同时,给予联军有力回击,并向之前被联军占领的地区推进。德军在进攻中开始使用装甲车和坦克,相当具有成效。英军尚且能够支撑,部分防区的法军却有了溃不成军的迹象。
    在马恩河和圣米耶尔,德军推进得尤其迅速,继续这样下去,很快就会与伊普雷等突出部连成一片,届时,英法两军将有可能失去在过去三年中取得的所有战果。
    为了延缓德军的推进速度,联军决定以华夏军队为主力,在康布雷发起一场进攻,吸引德军的注意力,以便于联军调集援军。
    简而言之,华夏军队吸收火力,英法趁机歇口气,顺便增兵。至于华夏军队会有多少死伤,并不在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考虑之内,就算华夏人死光了,不是还有美国人吗?
    英法的目的很明显,战术布置也相当“迅速”,完全没有知会华夏军队,就下达了作战命令。
    距离命令下达和发起进攻的时间,间隔不到一天时间。
    楼少帅表情冰冷,马少帅气得想挥鞭子。
    “这是什么意思?”
    宋武冷冷一笑,“看来,咱们还是被当成了软柿子。”
    “打还是不打?”龙少帅敲了敲桌子,就算保持完整建制,独立作战,华夏远征军还是要服从“上级”调配。楼少帅只是华夏远征军总指挥,不是联军总指挥。
    指挥室内的师长旅长们也脸色难看,无论是谁,被赶鸭子上架都不会痛快。
    “不打。”楼少帅站起身,“回电,我部缺少物资,弹药不足,无力对敌发起进攻。”
    缺少物资,弹药不足?
    “长风。”
    “恩?”
    “这借口,是不是……”那啥了点?
    “自我部抵达战场,联军可配发一枪一弹?”
    “不曾。”
    “可发军粮物资?”
    “尚未。”
    “之前一战,我部伤亡可有补充?”
    “没有。”
    “如此,言何不实?”
    “……”宋某人无言以对。
    马少帅直接拍桌子,大笑起来,“楼长风,我服了!”
    龙少帅开口问道:“若是他们咬住不放?”
    “不会。”楼少帅拿起钢盔,“还有友军。”
    友军?
    其他几人互相看看,那群美国佬?他们会打仗吗?
    “会与不会,与我等何干?”
    话落,楼少帅起身,离开指挥室,巡视战壕。马少帅也立刻跟上:“长风,等等。”
    龙少帅忽然想起他也有事,三两步不见了踪影。给联军指挥部回电的事,只能由宋少帅“代劳”。
    宋武站在原地,摇摇头,也罢,他发就他发。
    想了想,干脆不发电报,直接拨通联军指挥部,将华夏远征军的“困难”一一道明,同时大力举荐美军担当此次“重任“。
    “非吾等不愿,实力有不殆。观美利坚友军军容严整,斗志昂扬,当可委以重任。”
    文邹邹的一段话,翻译成英文,倒也通顺。
    话筒放下,联军指挥部内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物资匮乏,缺少武器,军队减员,伤兵得不到治疗,士气低迷,无法进攻……幻听了吗?不久前,华夏远征军刚接收一批新物资吧?不只有大量的面粉罐头,还有大批的消炎药!
    不过,华夏远征军抵达欧洲以来,联军没有调配足量的物资和弹药武器也是事实,相比之下,美军连钢盔都是法国提供。
    “华夏人在说谎!“
    芒让将军拍案而起,黑格却皱眉不语,环视指挥部内众人,最终还是决定换美军作为主力,在康布雷发起进攻。
    “无论如何,进攻计划必须执行。”黑格说道,“一旦美军陷入苦战,华夏人也不会袖手旁观。”
    潘兴也不是好“惹”的,对于充当炮灰,美军同样没有兴趣。考虑到赴欧作战的美军的确需要有所表现,进攻的命令,到底还是“成功”下达。
    四月一日,凌晨六点四十五分,法国北部的小镇康布雷,再次响起隆隆的炮声。美军集合了一千门大炮,十五万士兵,向德军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
    英军支援了美军八十辆坦克,四百架飞机,华夏军队也将作为后续部队支援美国大兵们的进攻。这是美国牛仔们抵达欧洲大陆后,首次参与战斗,高涨的战斗热情,足以弥补战术经验上的不足。
    炮声轰鸣,机枪声响起,德军开始还击。
    华夏的军队没有出动,军官们却一直在关注战场上的情况。
    “德国人又增兵了。”一个师长皱起眉头,“还是老兵。”
    在堑壕战中放枪的是老兵还是菜鸟,从死在无人区的美国大兵数量就能看出。
    “东线停战了。”楼少帅移开望远镜,“这场仗不好打。”
    “换成咱们?”
    “难说。”楼少帅没有应答,回答的是龙少帅,“同等的兵力,火力,进攻一方总是吃亏。”
    不到三个小时的战斗,双方阵地间的无人区已经死伤一片,到处是美军的尸体,燃烧的坦克,四散的枪械。战争中最残酷的一面,终于展现在了美军的面前。
    “我愿战死沙场,不愿做个懦夫。”
    很多美国大兵都曾在家信末尾附上这样一句话,可惜,他们的英雄主义情结,无法让他们逃脱死神的镰刀。
    第一天的进攻之后,战死的美军加上伤员达到三万多人,若不是华夏军队在最后突然发动炮击,能够平安回到堑壕里的美国牛仔还要减少三分之一。
    潘兴将军的脸阴沉得能滴下水来,联军指挥部获悉战况也没多说什么,在欧洲战场上,这样的死伤简直太寻常。相反,华夏军队的那场战斗,战损上的数字才更不“真实”。
    接下来的三天,美军继续向德军阵地发起不间断的进攻,德军的防守固若金汤,还对美军发起了几次渗透和反冲锋。
    楼少帅借此断定,对面的德军至少新增了三个师。
    四月五日,美军的大量死伤总算换来了一定的战果,德军的兵力部署开始变动,英法联军得以从容调兵。可是,德军真是因为美军在康布雷发起的战斗才重新安排兵力?
    楼少帅看着铺在桌上的欧洲地图,眉头深锁。
    四月八日,康布雷的枪声终于暂停。
    美国牛仔们全都打蔫,所谓的“男人的游戏”和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一些年轻的美国士兵,面对战友的死伤,开始产生后悔情绪。
    为什么要到这片陌生的大陆来打仗?
    在登上远赴欧洲的运兵船之前,并没有人告诉他们,正义和自由是需要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当流血的是陌生人,死伤只是一个数字,换成熟悉的朋友甚至自己,现实会变得异常残酷。
    相比之下,同样到欧洲来打仗的华夏士兵,却显得格外“平静”。
    一个美国大兵忍不住和一个看起来还算“友好”的华夏士兵提出疑问,华夏兵哥扫了他一眼,“打仗就要死人,不想死就要杀人,这些没人告诉过你?你为什么要到欧洲来打仗?我是为了国家,我们打赢了,国家才不会再被人欺负。你呢?真是为了什么狗屁的自由?”
    年轻的美国牛仔茫然摇头,回想刚刚听到的话,背后升起了一阵凉意。
    这名美国士兵成功的在战争中活了下来,返回家乡,将自己在欧洲的经历写成一本回忆录,其中的一章,他这样写道:“这名华夏士兵让我感到了羞愧和恐惧,直到今天,我也无法忘记当时的那种感觉。和他相比,我就像是一个傻瓜,一个拿着武器,却不知道因为什么的傻瓜……”
    四月底,德军主动对联军发起了进攻,整条西线都燃起了战火。显然,失去海上优势的德国,要在陆上找补回来。
    康布雷的战况却并不激烈,至少对华夏远征军来说,情况是这样。
    五月初,华夏与苏俄的谈判正式开始。
    华夏代表提出的条件并不“苛刻”,比起德国,华夏人只对土地提出了要求。以叶尼塞河为界,北至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至西萨彦岭,以东全部归属华夏。作为补偿,华夏将以适当的价格,从苏俄政府手中购买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中西伯利亚及东西伯利亚路段。
    比起德国人一毛不拔,华夏人至少还肯给钱。
    经过讨价还价,俄国人保留了中西伯利亚高原及上扬克斯山脉部分地区,将华夏购买铁路的价格提高了两成。除此之外,华夏人再不肯做丝毫让步。
    “不同意,就继续打。”
    苏俄与同盟国签订条约,彻底“背叛”了协约国,华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