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浪- 第6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军干什么?”

“陆军?”陈锦宽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又叹了口气。

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卫延年的神也黯淡了下来。

“管好我们自己的事就行了。陆军干什么我们没有必要关心。另外。尽快联系白佑彬。让他在前线抓紧一点,现在还不是松懈地时候。”

卫延年没再罗嗦。立即起身告辞。

其实。此时帝国海与帝国陆军间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了。

在大陆战争结束之后。帝国陆军在其主战场上取得了胜利。问题是在接下来地战争中。陆军似乎没有了用武之地。

最初的时候。陆军还想推动进攻澳洲大地行动。

结果。这一提议根本没有得到萧鼎昆的重视。甚至连肖万青都觉得是无稽之谈。连海军都认为没有必要攻打洲大陆了。陆军在那里使劲。又有什么意思呢?再说了。澳洲大陆实际上就是世界上最大地岛屿。在没有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就算陆军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登上澳洲大陆。

也正是如此。陆军在这个时候开始组建自己的海运力量。

因为帝国本土的所有造船厂都在海军的控制之中。陆战队又霸占了日本地区的造船厂。所帝国陆军只能设法从土耳其等国订购运输船只。

这件事情披露了之后陆军受到广泛的指责。

毕竟。帝国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国。而且一直在向同盟国提供各种各样的舰船。帝国陆军竟然从其他国家订购船只。这让萧鼎昆的面子往哪里放?

在首辅出面之后。陆军放弃了从土耳其采购运输船只的计划。

最终。海军与陆军达成了协议。每年将百分之十五的造船份额分配给帝国陆军。只是由陆军采购的运输船只也要统一由海军管理。陆军只有使用权。而不能组建独立的运输船队。更不能组建独立的海上行动部队。

而此时。英国的事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了。

在多次谈判无果的况下。海军最先提出强行攻打英国本土。随后。陆军也提出了相似作战方案。并且表示愿意在进攻英国的行动中承担起主要的地面作战任务。

结果很明显。陆军的计划再次落空。

英国没有坚持多久。随后就向帝国竖起了白旗。缴械投降了。

战争推进到这一步的时候。谁都知道。战火即将烧到美洲大陆。而当时。陆军与海军分别提交了一份战略计划。

海军的战略计划大家都知道。就是现在正在执行的这套作战计划。

陆军的战略计划则通过大规模的战略援助。以及高强度的海运投送尽快策动墨西哥参战。并且向墨西哥投送数以万计的作战部队。然后以墨西哥为跳板。进攻美国本土。同时。海军在太平洋方向上策划一次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与陆军的进攻形成钳形攻势。迅速占领美国西部地区。

显然。这套方案的规模太大了。而且问题太多了。

首先是帝国在墨西哥的任何举动都会引起美国的重视。恐怕没等墨西哥武装起来。美国队就进入了墨西哥城。推翻了墨西哥政府。其次是墨西哥军队的战力。对一支历史上数次败给了美国军队。连国内稳定都难以维持的军队来说。有什么好指望的呢?第三是大规模的战略投送既难以组织。又难以在短期内收到效果。且墨西哥主要的港口在大西洋方向上。而不是在太平洋方向上。第四是前往墨西哥的军队不是说运过去就能投入战斗。任何军队都需要军营。仓库。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不可能一直驻扎在野外。不可能冲进城市去抢占平民的居所,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将非常困难。最后就是大规模地面战争所需要承担的伤亡。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帝国难以消受。

在这几个严重问题的制约下。陆军的战略方案肯定会被束之高阁。

当然。为了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陆军并没有放弃努力。

比如在占领了太子港之后。陆军就一直主张进攻古巴。然后将古巴作跳板。进攻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动摇美国的战争基础。

只是。当时海军连自己的物资运送工作都不能保证。就更不可能为陆军提供支持。

随后。陆军又提出了几套方案。比如攻打冰岛。然后进攻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策动该地的法裔加拿大人独立。更有者。还有一批陆军军官提出。从帝国的东北地区出发。越过白令海峡。在美国的阿拉斯加登陆。

反正为了能够登上舞台。陆军总参谋部提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作战方案。

用海军总参谋部军官的话来说。大概是陆军总参谋部的参谋人员闲得没事做。才会想出这么些完全没有实际可行性的作战方案吧。

可最直接的问题是。不能让几百万陆军将士凉在一边吧?

不管海军愿不愿意陆军插手北大洋上的作战行动。只要战争还没有结束。陆军就会寻找参战的机会。

而海军要想独揽战功。就的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且按照制订的战略方案。尽快击败美国。

这也正是海军此时的唯一任务!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二十三章 … ~主将分歧~

很多事情,到了真正执行的时候就变了样。

比如,当时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的港口、工业区与重要的城镇,结果在战区司令部,却变成了为在美国南部墨西哥湾地区登陆,尽快夺取一处理想的前进基地。

用后来白佑彬的话来说,当时的局势有点失控。

虽然白佑彬是战区司令官,对战区内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有决策权,但是在涉及到陆战队的作战问题时,他却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更恼火的是,此时主持陆战队工作的已经不是陆少丰一个人了。

随着余辉宏带刚刚打下了巴拿马的陆战第五军到达战区,加上属于原南大西洋战区的陆战第十军并入了陆战第五军之后,余辉宏也开始对战区内的登陆战行动指手画脚,并且处处都与陆少丰针锋相对。

比如,当时陆少丰主张攻古巴东南部地区的圣地亚哥。

其实,早在进攻新普罗维登斯前,陆少丰就在策划攻打圣地亚哥的作战行动。另外,圣地亚哥是古巴最好的天然深水良港,且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港区外面的地形比较复杂,易守难攻。因此,在夺取了圣亚哥之后,陆战队不需要攻占整个古巴,只需要建立起外围防线,就可以对付岛上的美军了。以圣亚哥为基地,陆战队可以在这里部署至少五十个陆战师,加上太子港与新普罗维登斯岛,陆战队可以在前线部署近百个陆战师。而进攻美国本土,一次能够投入二十五到三十个陆战师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相反,余辉宏则坚主张攻哈瓦那。

按照余宏提出的理由,陆战队的进攻目的地是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的某个港口,或者某个海军基地,而哈瓦那直接面向墨西哥湾,而不是背向墨西哥湾,陆战队从哈瓦那出发,可以更加便捷的到达作战地区。其次,哈瓦那地基施比圣地亚哥好得多,能够为更多的陆战队提供支持。哈瓦那还是古巴的首府,攻占哈瓦那地政治意义更加重大。另外,就算哈瓦那附近的地形不利于防守,在海军舰队的支持与掩护下,美军也不可能对进驻哈瓦那的帝国陆战队构成太大的威胁,反而可以通过在哈瓦那地区地防御作战,大量消耗古巴地区的美军作战部队,为今后控制整个古巴打下基础。

不得不承认,二名陆战队上将地分析都有道理。

如果白佑彬对陆战队有足够的了解,不管他支持哪一方,以他战区司令官的身份,都能够压制住另外一方。

问题是,白佑彬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收到卫延年发来的电报时,白佑彬首先就意识到,海军下一步的作战重点仍然不是在美国登陆,甚至不需要为登陆美国本土夺取前进基地,而是尽一切努力的摧毁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的重要城镇,摧毁美国的战争基础。

另外,就算要在美国本土登陆,也不需要夺取前进基地。

随着巴拿马运河打通,作战物资地运送得到了保障,以新普罗维登斯岛,以及太子港为基地,陆战队能够一次性的向美国本土南部地区投送二十个陆战师左右的作战部队,而这种规模的作战力量已经足以打下美国南部地区的任何一座港口了。到时候,船只可以直接到达美国的港口,还在其他地方夺取前进基地吗?

最重要的是,在卫延年发来的电报中,明确提到要深入美国腹地。

也就是说,舰队应该逆河而上。最佳的选择自然是美国本土第一,世界第四的密西西比河了。密西西比河干流地主航道长达三千四百公里,其中有二千四百公里的航道可以供驱逐舰通行,有一千三百公里地航道可以供巡洋舰通行,大型巡洋舰则可以逆流而上,到达密西西比州的维克斯镇,战列舰也能够逆流到达路易斯安那州地州府巴吞鲁日。

当然,舰队在内河航道行动,与在外海执行作战任务完全不一样。

比如,密西西比河的主航道上就有三十多座大坝,其中很多都是在上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全球性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斥资兴建地大型水电站。虽然有船闸供船只过往,但是要逐一夺取每一座大坝,控制每座大坝上的船闸,明显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当然,这些问题也不是不可解决的。

比如,密西西比河上的那些发电站基本上都集中在中上游。下游因为水位落差较小,完全没有修建水电站的价值。舰队逆流而上,就算是驱逐舰,也最多能够到达中游,根本不可能到达河流的上游。

在白佑彬看来,深入美国腹地还是次要的。

现在,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将美国在西哥湾沿海地区的主要目标摧毁掉。

如果今后真要派遣舰队进入密西西比河,也应该是派遣临时改装的内河炮艇,而不是擅长在大洋上行动的战舰。

结果,三个主要将领的意见完全不一样。

一月八日,舰队回到了太子港的第三天,白佑彬就将后方的工作丢给了谢昶伦,再次登上了“胜利”号旗舰,率领舰队出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