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随后吕布想了片刻,便又传令到:“来人。传本公军令:本公乃佛祖转世,浮屠寺中佛像要受十八般苦难。为此需将浮屠寺所有佛像尽数拆毁,雕立炎黄二帝像。将浮屠寺改名为炎黄庙。”
众将听命,逐分头行事,将浮屠寺改为炎黄庙。拆掉塔中所有佛像,立上炎黄二帝像。
吕布见兵士拆佛像,又问身边曹操道:“孟德。可知大汉之地何处还有佛家寺庙?”
曹操道:“有。操于洛阳为官时,便见洛阳北邙山有座白马寺。只是此佛寺乃先帝明祖下令所建……”
吕布听后有意拆掉白马寺内的佛像。可是白马寺乃明帝所建。拆了寺内佛像不免叫人以为吕布不尊明帝。可是吕布却有意扼杀佛教在大汉的传播。于是便命令到:“传令全国。汉境之内,将所有佛教寺庙佛像拆毁。改立炎黄二帝像,寺庙尽数改名祖祠。白马寺乃先帝所建,可保留之。只在寺内大殿加立炎黄二帝像。”
随后吕布又得知有天竺沙门昙柯迦罗在洛阳译经,安息的昙谛在徐州传佛教,康居康僧铠也在长安宣传佛法。吕布便传下军令,以自己为佛祖转世为由。下令。凡信佛者,今生必要受苦,来世方能享受富足。要信佛就必需苦役十年,去修驰道或建河堤。只是这苦役不是一般的苦。修驰道多有要开山跃崖,建堤坝也常遇水难。为信佛者,多要先去修路见坝。监视劳役的兵士都知道吕布厌恶佛教,见到那些为信佛而服苦役的人,便有意将这些人用在最危险的地方。于是许多为信佛而服苦役的人。十个有九个不是为修路掉下悬崖摔死。就是因建造堤坝而被水淹死。不久。大汉境内信佛教的人寥寥无几。于是佛教便在大汉未兴起却已造造扼杀。
只是因白马寺乃明帝修建缘故。佛教倒也没在大汉尽数灭绝。只是信佛者寥寥无几,只有那些没死的人回来后,便被安置在白马寺内。
由于是吕布下令信佛必需苦役十年。所以后来世人便将这些信佛的人称为‘苦行僧’。因为必需服苦役才能信佛。
后来也因为白马寺的缘故。佛教后来又被吕布变相利用。吕布在后来的南征北战中,抓获了大量的外蛮劳奴。吕布将这些劳奴押往大汉各地修驰道,建堤坝,开山建城。
因为后来抓了许多大秦联邦的白奴。这些白奴受个人自由主义的影响,时常暴动。吕布在几次镇压后。便听从谋士的建议。叫白马寺的几位苦行僧在劳奴营中宣传佛教。传播今生受苦,来世享受得永生的佛理。从内心麻痹这些白奴的反抗思维。只是这些都是后话。
吕布兵围寿春。袁术不敢出城突围。吕布便一路领军南下。历阳、巢县、无为纷纷举城投降。吕布便带兵往皖城而来。
此时吕布大军正行至巢湖南岸。巢湖西南有潜山、夹石等山险之地。地势险恶,道路艰险。时有山贼陈策、郑宝、张多、许乾等聚众数万,临险而守。
陈策等自持占尽地利,不愿轻易降吕布。吕布见潜山、夹石险恶,便令大军屯驻石亭小城。寻机攻打山贼陈策等人。
陈宫却劝道:“主公。潜山之地山峻高而溪谷深隘,易守难攻。便是攻下,不过平一山贼耳,反倒多损军士。陈策只占一山谷,便是不平,亦难有作为。此时吾军利在扬州,当以大局为重,平扬州而后再剿山贼亦不迟也。”
曹操也到:“公台之言甚是。杀一小贼不足以动用宝剑。若有意外,反倒有损主公军威。不如先绕过潜山,占据皖城才是明策。”
吕布听曹操与陈宫都说剿山贼不如先夺皖城。自己也想:也对。攻山不比两军对战,更不比攻城。骑兵步兵阵都起不了作用,只能靠兵士拼命。攻城器械也都无用武之地,满山的石头、树木都是山贼的护障。最好的方式是围山断水。可是那得需要许多时日,再说攻下来,山贼的贼资都不够兵士们的军饷。
于是吕布便同意二人计议。令大军绕开潜山,往皖城而来。
不想大军才行三十里。前边军士来报。有一淮南成德人求见吕布,吕布乃令其往中军来见。
来人便是成德刘晔刘子扬。刘晔本在成德家中,也知潜山陈策山贼。陈策为山贼不思农事,无粮便掠寇地方。刘晔在淮南也算大户,少不了受陈策祸害。
如今见吕布率大军来平扬州,本以为日后会有安稳日子。不想吕布却在潜山受阻,大军绕过潜山去夺皖城。于是便快马来求见吕布。
兵士引见后。刘晔对吕布说道:“草民闻国公圣威庇临扬州,甚感欣慰。庐江潜山有山贼陈策祸害周里,国公朝廷大军逼临,乃庐江百姓之幸。如何未见国公发威,便绕道往皖城。此何故哉?”
吕布道:“本公本欲平陈策。只是陈策占潜山,得地利,易守难攻。吾军意在扬州,岂可因一山贼而劳费兵事。若有不测,反误大计。故而先避之,日后再行剿平。”
刘晔道:“不然。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并非爵命威信之人,往去投者皆偏将资轻。因中国未平,故策等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后伏者先诛。策必畏死念赏,余者想法所同。何况国公神威君临天下,山贼水寇闻之怯胆。国公之德,东征西战,先开赏募。晔以为不如大兵逼临山下。而后遣使者往去说降,以军威压制,敢有违逆者可斩一二贼首。余者见之,必惊惧而降。如不然。朝廷**且因一小贼难除而避之。他处贼子闻之必尽相效仿,聚险而守。贼子成群,除之难矣。”
第132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皖城见二乔()
第132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皖城见二乔
吕布听了心想:这刘晔倒是有些见识,还真如他所说。要是因一时不好攻克,便放弃剿平山贼。日后山贼们尽相效仿,那时倒是难除尽了。
于是便对刘晔说到:“子扬言之有理。只是不知子扬可愿往潜山说降陈策等?”
刘晔道:“晔愿为国公效力。”
吕布乃笑道:“如此本公可调一将随子扬同往,本公自率大军于后压阵。”
刘晔忙拜谢。吕布乃对边将唤到:“恶来何在。”
旁边典韦出列到:“某下在。”
吕布乃命到:“今以刘子扬为使,往潜山说降陈策等山贼。恶来务必保得子扬安全归来。”
典韦领命到:“某下遵命。”
刘晔见典韦先是被吓了一跳。而后哈哈大笑到:“哈哈哈……果真恶来也。有此猛将同往,必不负主公之托。”
于是典韦便随同刘晔往潜山来见陈策等人,吕布自率大军又折回潜山脚下。
且说刘晔带着典韦二人往潜山上爬来。一路上刘晔便交代典韦如何行事,典韦一一点头答应。陈策听山探子来报:说朝廷派使者来见,要招降陈策等。陈策也知道吕布军威,想多找几个同行好商议对策。于是便遣人去寻来别的山头贼首郑宝、张多、许乾等三人。一同来见刘晔。
刘晔带着典韦到了陈策的山寨,便使出一副官架子。大摇大摆的便在陈策的大位上坐了下来。典韦怒目圆睁,背插双戟,双手交胸,如同金刚一般立在刘晔身后。
陈策见刘晔架子不小,一点不客气的做在自己位子上,便想发飙。不想看见刘晔身后那壮汉如同恶鬼金刚一般,便也就忍住了。自与郑宝等人一同坐于两侧。
刘晔双眼微眯,下巴轻扬。一口官腔说道:“本官此来乃为尔等日后前程所想。想恒灵以来,宦官乱政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义士聚众而起,守险拥兵。然。今大将军武国公军威无敌天下。北灭鲜卑,西平羌乱,南斩张角。大将军入政京师,乱臣董贼伏诛,宦官并除,朝政复君。国公大军所至,无不望风而降。今朝廷**兵至潜山,长江以北,将复归朝廷所有。尔等山贼水寇再不寻机投诚,不日必将覆灭矣。”
陈策说道:“我陈策聚众数万,占山为王。居险地,易守难攻。大将军虽是神武,想也难攻下我潜山险地。”
刘晔冷笑到:“哼哼。陈留曹操曹孟德如知否?”
陈策道:“盛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如何不知。”
刘晔又问道:“河北袁本初知否?”
陈策道:“四世三公袁大族,如何不知。”
刘晔再道:“南阳袁公路知否?”
陈策又道:“袁绍之弟,袁后将军岂能不知。”
刘晔道:“汝与此三人如何?”
陈策道:“这……三人皆世间英雄,策难比及。”
刘晔冷笑到:“哼哼。曹孟德有十万之士,谋士如云,武将如雨。不过旬月间兵困官渡,与国公俯首称臣。袁绍得张扬、王匡、刘岱等助亦雄兵十万。却兵没济水,命丧安乐。国公出兵南阳,袁术兵逃汝南。国公兵临汝南,袁术溃投寿春。今国公大军便围寿春,袁术离死不过月间耳。汝虽守险地,拥兵数万。且不及三人。今国公兵至潜山,尔等此时不降,不日必将死无葬身之处矣。”
陈策听了无语:“这……”毕竟陈策也知道吕布厉害,心中也有意投诚。只是这投诚有投诚的技巧。人家叫你降你就降,那就显得懦弱,能得到的好处自然少。所以陈策便有意借着占尽地利,想多要点好处。所以便不想轻易投吕布。只是这刘晔一番说辞,便叫陈策无话可辨。
陈策有心投吕布,只是想多要点好处。可其他山头山贼就没想那么多。见刘晔说得陈策无话可说,夹石郑宝想出头。就一拍案几叫到:“吕布若真有本事便攻上山来。如何前几日便绕道而走,分明是惧骇攻山。”
刘晔本来就想找个刀下鬼好吓吓陈策等人。如今见陈策被说得无话可说,却冒出一个郑宝来逞英雄。于是便也一拍案几,立身指着郑宝喝到:“贼子无礼,欲寻死乎。恶来与吾拿下。”
典韦本就事先受刘晔指示。听刘�